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夏天已至,古代人是如何防蚊的

夏天已至,古代人是如何防蚊的

如果問妳夏天妳最喜歡什麽,大部分人可能很難馬上說出來;但是要問夏天妳最討厭什麽,恐怕除了暑熱以外絕大部分人都會脫口而出:蚊子!好在如今各種防蚊器具五花八門,讓我們可以隨意選擇。

可是,沒有蚊香和電滅蚊器,古人是如何逃避蚊子叮咬的呢?兩千多年前,《莊子·天運篇》說:“蚊虻噆膚,則通昔(夕)不寐矣。”宋代歐陽修在“憎蚊”壹詩中說蚊子:“雖微無奈眾,惟小難防毒。”

可以說自古到今,蚊子壹直騷擾著人類。不過,古人的驅蟲辦法並不比現在少。

掛蚊帳

掛蚊帳的歷史是較為久遠的。春秋時期,齊桓公就有了“翠紗之幬”,使蚊子不得入內。《詩經》中有:“肅肅宵征,抱衾與裯。”“裯”即為蚊帳。唐代詩雲“蚊幌香汗濕輕紗,高卷蚊廚獨臥斜”。

熏香

宋代陸遊《熏蚊效宛陵先生體》中寫道:“澤國故多蚊,乘夜籲可怪。舉扇不能卻,燔艾取壹塊。”

這些都可以認為是早期的“蚊香”!

燃燒艾草驅蚊在民間很常用。端午節時,人們除在門口插上艾草外,還常將雄黃酒塗在身上,防止蚊子叮咬。

其實艾草是比蚊香的,因為蚊香雖然能殺死蚊子,但對人體也是有傷害的,而艾對人體不僅沒有傷害,反而是有益的。艾煙對交感神經有調節作用,被人體吸收後起到鎮靜的作用,現代人的壓力那麽大,每個人都有燥的情緒,如果妳有福氣聞到艾煙,妳會有壹種全身放松的感覺,有緩解壓力的效果。艾煙中含有硒,是壹種抗癌成份,可增加人體的免疫力!

佩戴香囊

古人有佩戴香囊的習慣,將驅蚊功效的藥材縫制其中,認為香囊可以除蚊抑臭辟邪。古人香囊中具有驅蚊功效的藥材也有很多,比如藿香、薄荷、八角、茴香等,這就相當於把“風油精”戴在了身上。香囊香包,醒腦明目,讓人倍感舒適,驅除蚊蠅之外,也成了文人雅士的時尚裝飾品。

種防蚊植物

藿香、薄荷、菖蒲、香茅等植物據史料記載都具有驅蚊效果,古人常在庭院種壹些驅蚊草、豬籠草、藿香、薰衣草、夜來香……夏夜乘涼,既能享受沁人肺腑的花香,又能防蚊子的侵擾。

養青蛙

青蛙我們都知道是益蟲,古人另壹種辦法就是用滅蚊缸養青蛙。古人於大水缸裏養青蛙,蚊子愛陰涼,壹飛進來就成了青蛙的口中餐。

滅蚊燈

宋代史料中還記載著壹種滅蚊的“蚊子燈”。清代已制出精巧的銅制吸蚊燈,錐形的燈身上張開壹個喇叭形的“大口”,燈撚被點燃後,氣流從喇叭口迅速吸入,蚊蟲便會被這股熱氣流吸進燈盞內而亡。

這麽看起來,古代人滅蚊子還是有方法的,不過小編在想:古代的蚊子會不會比現在少壹點?溫柔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