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孩子取名本人侄子羊年出生,姓郭,哥屬虎,嫂子屬羊。個人覺得從《詩經》這些經典古籍裏選最好,不知

孩子取名本人侄子羊年出生,姓郭,哥屬虎,嫂子屬羊。個人覺得從《詩經》這些經典古籍裏選最好,不知

古有女詩經,男楚辭,即:女孩取名出於詩經,男孩取名出於楚辭,名不見經傳即由此而來。

建議妳給侄兒取以下名字:女孩:郭語笑;男孩:郭誌鵬。具體出處如下:

如果妳感到滿意,請采納。

壹、女孩取名:郭語笑

“語笑”取“歡聲笑語”之意,希望女兒壹生開開心心,快快樂樂,有佳句“婉兮清揚,語笑嫣然”。另外,“語笑”出自於詩經小雅中的南有嘉魚之什。

小雅 南有嘉魚之什 蓼蕭

蓼彼蕭斯,零露湑兮。既見君子,我心寫兮。燕笑語兮,是以有譽處兮。

蓼彼蕭斯,零露瀼瀼。既見君子,為龍為光。其德不爽,壽考不忘。

蓼彼蕭斯,零露泥泥。既見君子,孔燕豈弟。宜兄宜弟,令德壽豈。

蓼彼蕭斯,零露濃濃。既見君子,鞗革忡忡。和鸞雍雍,萬福攸同。

[題解]

諸侯在宴會中歌頌周天子,祝他令德長壽,萬福俱集。

[註釋]

1、蓼(路lù):長且大。《毛傳》:“蓼,長大貌。蕭,蒿也。”

2、湑(許xǔ):清澈。《毛傳》:“湑湑然,蕭上露貌。”

3、寫:傾吐。《鄭箋》:“既見君子者,遠國之君朝見於天子也。” 《毛傳》:“輸寫其心也。”

4、燕:《集傳》:“燕,謂宴飲。”

5、譽:歡樂。蘇轍《詩集傳》:“譽、豫通。凡《詩》之譽皆言樂也。”

6、瀼瀼(嚷rǎng):盛貌。

7、龍:寵,榮。《毛傳》:“龍,寵也。”《鄭箋》:“為寵為光,言天子恩澤光耀被及己也。”

8、忘:王引之《經義述聞》卷五:“亡猶己也。作忘者假借字耳。”

9、泥泥:《毛傳》:“泥泥,露濡也。”

10、孔燕:《鄭箋》:“孔,甚。燕,安也。”

11、豈弟(凱替kǎitì):和易近人。

12、壽豈:《集傳》:“壽豈,壽而且樂也。”

13、鞗(條tiáo)革:皮革所制的韁繩。

14、沖沖:垂飾貌。

15、和鸞:《集傳》:“和、鸞皆鈴也。在軾曰和,在鑣曰鸞,皆諸侯車馬之飾也。”

16、攸:所。《集傳》:“攸,所;同,聚也。”

[參考譯文]

香蒿長得高又長,露落葉上最清涼。如今有幸見君子,我的心情真舒暢。舉杯飲酒又笑談,快樂相處喜洋洋。

香蒿長得高又長,露珠晶瑩落葉上。如今有幸見君子,受寵沾榮臉有光。君子盛德無差失,祝君長壽永無疆。

香蒿長得高又長,露落葉上水沾衣。如今有幸見君子,心情安詳又歡喜。宜作兄長宜作弟,美德高尚樂無已。

香蒿長得高又長,露落葉上水汪汪。如今有幸見君子,金飾馬勒閃閃亮。車上鈴兒叮當響,福祿聚集妳身上。

二、男孩取名:郭誌鵬

誌鵬,形容誌向遠大。適用於男孩取名字。出自《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莊子·逍遙遊》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而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誌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裏,搏扶搖而上者九萬裏,去以六月 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且夫水之積也 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 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裏,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 。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槍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裏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裏者宿舂糧,適千裏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惠姑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裏,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雲,搏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裏,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 翺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

故夫知效壹官,行比壹鄉,德合壹君,而徵壹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世而譽之而不加勸,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禦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 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譯文

北海有壹條魚,它的名稱叫鯤。鯤的大,不知道它有幾千裏。鯤變化成鳥,鳥的名稱叫鵬。鵬的背,不知道它有幾千裏。奮起而飛,它的翅膀就像掛在天上的雲。這只鳥,海動風起時就將遷往南海。南海就是大自然的水池。《齊諧》是記載怪異的。《齊諧》中的話說:“當鵬遷往南海的時候,振翼拍水,水浪遠達幾千裏。它乘著旋風環旋飛上幾萬裏的高空。憑借六月的大風離開北海。”山野中的霧氣,空中的塵埃,都是生物用氣息相吹拂的結果。天色深藍,是它的真正顏色呢?還是因為天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鵬從高空往下看,也不過這樣罷了。再說如果水的積聚不深厚,那麽它負載大船就沒有力量。倒壹杯水在堂上低窪的地方,那麽只能拿小草作它的船,放上壹只杯子就貼地了,是水太淺而船太大的緣故。風的積聚如果不大,那麽它承負巨大的翅膀就沒有力量。所以鵬飛上幾萬裏的高空,風就在它的下面,然後才能乘風。背負青天,沒有什麽能阻礙它,然後才打算往南飛。蟬和學鳩嘲笑鵬說:“我壹下子起飛,碰到榆樹、檀樹之類的樹木就停下來,有時如果飛不上去,就掉在地上罷了。哪裏用得著飛上數萬裏的高空再向南飛呢?”到郊野去的人,只須準備壹天三頓飯,回來肚子還是飽飽的;到百裏遠處去的人,頭天晚上就搗米儲積幹糧;到千裏遠處去的人,要用幾個月來儲積幹糧。這兩只小動物又知道什麽呢?

小智不了解大智,壽命短的不了解壽命長的。憑什麽知道它是這樣的呢?朝菌不知道壹個月的開頭和結尾,蟪蛄不知道壹年中有春有秋。這是壽命短的。楚國的南部有冥靈這種樹,以五百年當作春,以五百年當作秋;遠古時有壹種大椿樹,以八千年當作春,以八千年當作秋;這是壽命長的。彭祖如今獨以長壽著名,壹般人與他相比,豈不可悲嗎?

湯問棘是這樣的。不生草木的極荒遠之北,有黑色的深海,就是大自然的水池。那裏有條魚,它身寬數千裏,沒有知道它的長度的人。它的名稱叫鯤。那裏有只鳥,它的名稱叫鵬,鵬的背像泰山,翅膀像掛在天邊的雲。鵬乘著旋風環旋飛上數萬裏的高空,穿過雲氣,背負青天,然後打算往南飛,將要到南海去。斥嘲笑它說:“它將要到哪裏去?我跳躍著往上飛,不超過幾丈高就落下來,在蓬蒿中飛來飛去,這也就是飛的最高限度了,而它將要飛到哪裏去呢?”這就是小和大的區別。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授予壹個官職、品行順合壹方、道德符合壹君主心意、能力使壹國之人信任的人,他們看待自己,也像斥之類壹樣。宋榮子輕蔑地嗤笑這些人。再說全社會的人都稱贊宋榮子,他卻並不因此而更加奮勉,全社會的人都責難他,他也並不因此而更為沮喪。他能認清自我與外物的分際,辨明榮辱的界限,至此而止了。他在世上,沒有拼命追求什麽。雖然這樣,還是有沒樹立起來的境界。列子乘風飛行,飄然輕巧,十五天後才返回。他對於招福的事,沒有拼命追求。這雖然不用步行,但還是要憑借風力。至於順應天地萬物的本性,把握六氣的變化,而在無邊無際的境界中遨遊的人,他們還憑借什麽呢?所以說:至人無自我,神人無功利,聖人無聲名。

《逍遙遊》是《莊子》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可作為《莊子》壹書的代表。《逍遙遊》的主題是追求壹種絕對自由的人生觀,作者認為,只有忘卻物我的界限,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無所依憑而遊於無窮,才是真正的“逍遙遊”。文章先是通過大鵬與蜩、學鳩等小動物的對比,闡述了“小”與“大”的區別;在此基礎上作者指出,無論是不善飛翔的蜩與學鳩,還是能借風力飛到九萬裏高空的大鵬,甚至是可以禦風而行的列子,它們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從而引出並闡述了“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的道理。文章最後通過惠子與莊子的“有用”、“無用”之辯,說明不為世所用才能“逍遙”。全文想象豐富,構思新穎,雄奇怪誕,汪洋恣肆,字裏行間裏洋溢著浪漫主義精神。

如果妳感到滿意,請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