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áng tāng
2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黃湯 2.1 處方綿黃、陳皮(去白),各半兩。
2.2 炮制上為細末。
2.3 功能主治治年高老人大便秘澀。
秘甚者不過兩服愈,常服即無秘澀之患。此藥不冷不燥,其效如神。
2.4 黃湯的用法用量每服三錢,用大麻仁壹合,爛研,以水投取漿壹盞,濾去滓,於銀、石器內煎,候有乳起,即入白蜜壹大匙,再煎令沸,調藥末,空心,食前服。
2.5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3 《飲膳正要》卷壹 3.1 方名黃湯
3.2 組成羊肉1腳子(卸成4件),草果5個,回回豆子半升(搞碎去皮)。
3.3 功效補中益氣。
3.4 黃湯的用法用量上藥同熬成湯,濾凈,下熟回回豆子2合,香粳米1升,胡蘿蔔5個(切),用羊後腳肉丸肉彈兒,助枝1個(切),寸金姜黃3錢,姜末5錢,咱夫蘭1錢,芫荽葉同醋調和。
古籍中的黃湯 《小兒痘疹方論》:論痘疹治法內脫者。用木香散。若邪氣在表而實熱者。用麻黃甘葛湯。此要法也。余見各癥。凡瘡疹已出未出之間。或瀉渴...
《重訂廣溫熱論》:[第二卷]驗方先用鮮冬瓜皮子壹個同海蜇、荸薺煎湯代水。阿膠雞子黃湯真阿膠(錢半)左牡蠣(五錢)大生地(四錢)白芍(...
《張氏醫通》:[卷十六祖方]伊芳尹三黃湯(倉公名火齊湯。金匱名瀉心湯)如麻也。古方惟降火藥用之。三黃丸治諸實熱不解。三黃湯為末。煉白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麻沸湯下。...
《溫熱經緯》:[卷五]方論證,腹痛而嘔。小半夏湯證,小便色不變而噦。桂枝加黃湯證,脈浮。梔子大黃湯證,心中懊。硝石礬石散證,額...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卷四黃膽病脈證並治第十五]論二首、脈證十四條、方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