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膽囊息肉有什麽中藥或者偏方可以治療嗎?

膽囊息肉有什麽中藥或者偏方可以治療嗎?

臨床上85%以上的膽囊息肉患者不需要手術治療,同時發現,傳統的中醫藥對膽囊息肉有最好的療效,這壹階段的發展,主要分兩個方面即:膽囊息肉的中藥治療問題和手術適應癥問題。

平息吞噬法,以現代醫學科研成果理論為依據,以祖國中醫藥學為基礎,以息肉發展、演變過程為對象,由此開發研制的專治腸息肉、胃息肉、膽囊息肉的純中藥腸息平、膽息康、速效化息膏系列方藥;經數千例患者臨床使用具有息肉脫落快、臟腑功能恢復快、癥狀解除快、愈後不復發、無毒副作用、藥性穩定等優勢。

河南協和醫院膽囊息肉科研小組在繼承中醫中藥傳統治療的基礎上,結合現代生物分子學技術,並查閱了大量中醫學古籍,憑著紮實的中醫理論基礎和豐厚的臨床實踐經驗,同時結合病人實際情況,終於首次提出了膽囊息肉的常見四大證型:

①肝膽氣滯型;②肝膽濕熱型;③血瘀內阻型;④肝腎陰虛型。在治療上結合加拿大現代尖端技術,發現膽囊息內的發病機制和成因在於人體內環境的改變。

近幾年,非手術和中藥治療膽囊息肉病已引起醫療界的廣泛重視,各種偏方、配方、驗方等在消炎、利膽,控制膽囊炎、膽囊息肉等方面都取得了壹定的效果,針對膽囊息肉的專科用藥也取得了很大成就,隨著中醫中藥研究的深入,非手術治療膽囊息肉的治愈率,也在迅速提高。

藥劑組成:

當歸15g,赤芍10g,桃仁15g,五靈脂10g(包煎),白花蛇舌草30g,煆蛤殼30g,炙鱉甲20g,醋浸炒香附15g,莪術10g,金錢草30g,淩霄花10g。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10天為1個療程,2個療程後B超復查觀察療效。6個療程無效者停服。脅痛伴有寒熱錯雜者加柴胡、黃芩;脂肪肝者加生山楂、萊菔子;慢性乙型肝炎谷丙轉氨酶增高者加茵陳、垂盆草、虎杖;氣虛加黃芪30g,陰虛加生地黃15g,牡丹皮10g。

療效標準:

治愈:臨床癥狀消失,B超檢查示膽囊息肉消失為治愈。

好轉:臨床癥狀消失,B超復查膽囊息肉多枚減少和單枚息肉縮小。

無效:臨床癥狀減輕,但膽囊息肉無變化。186例中,治愈78例,好轉67例,無效41例,總有效率77.96%。

治療原理:

膽囊息肉屬中醫脅痛、積聚範疇。由於平素嗜食辛辣肥甘太過,助濕生熱蘊結於肝膽,肝膽失於疏泄,瘀滯絡阻成積所致,目前發病率逐年上升。膽囊息肉最常見的是腺瘤性息肉,也有炎性息肉,後者易治,前者難治,臨床表現酷似慢性膽囊炎,西醫西藥治療尚不理想,壹般認為少數有癌變傾向,故西醫多主張行膽囊切除術根治。

對於本病的治療,相關專家認為,應先以內科中醫中藥保守治療為妥,不可盲目主張手術。膽為中精之腑,腑宜通宜泄,運用中藥利膽通腑,以逐瘀消癥湯治療。方中當歸、赤芍、桃仁、五靈脂、淩霄花活血化瘀,鱉甲、蛤殼軟堅散積,金錢草、白花蛇舌草利膽解毒,可抑制腺瘤增生,再配醋制香附得莪術相配則消磨積塊之功更強,本病病位在膽,與肝有關,病機重點屬瘀,故用藥以逐瘀消癥為主,稍佐疏肝利膽,通過治療觀察收到滿意效果。因肝與膽相表裏,肝病日久易臟腑同病,治療易表裏同治,即使膽囊息肉腑病消失,後期亦應重視調理臟病,對減少膽囊息肉復發率有壹定的裨益。

本病病程較長,通過病例總結觀察,凡病程短,及時治療壹般治愈率高,病程長,治療不及時者,或由肝硬化、慢性乙肝病及腑者,治療效果較差,且無效病例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