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永(約511~608年前後),名法極,俗姓王,是王羲之的七代孫,為羲之第五子徽之之後,活動於陳、隋年間。其生卒年代,據他的弟子尚杲和尚《瀑布山展墓記》所記情況推算,當卒於隋大業四年(608)前後,有材料說他活了近百歲,當生於梁天監十年(511)前後。他是壹位十分勤奮的書家。據說他為了寫字,30年不下樓,求書之人如市,門限為之磨穿。他曾書寫800本,分送浙東各寺。李嗣真評智永的字說:“精熟過人,惜無奇態。”蘇軾則反駁說:“永禪師欲存王氏典型,……非不能出新意求變態也。然其意已逸於繩墨之外矣。”又說:“永禪師書,骨氣深穩,體兼眾妙,精能之至,及造疏淡。”智永之不求奇質異態,除了保持王氏典型以外,也是恪守佛教教義的表現,沈靜淡薄不求奇怪,是佛家的基本要求。智永的代表作是《真草千字文》。日本存有墨跡本,陜西西安碑林有刻本。其中草書字跡規範,字也較大,是良好的草書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