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煒(廣東省中醫藥腎內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黃帝內經》曰:“空腹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藥物。”意即食物也是藥物,壹樣能防治疾病。
在我國傳統中醫藥文化中,“藥食同源”的理念源遠流長,其中最知名的食療方當屬“餃子”。
傳說東漢名醫張仲景,用面皮包裹羊肉和壹些驅寒藥材,做成耳朵狀,水煮後食用,為百姓治療耳朵凍瘡。這道“驅寒嬌耳湯”,後來慢慢演變成為如今廣為人愛的餃子。
而冬季滋補驗方“當歸生姜羊肉湯”,據說也是張仲景的首創。這道補養精血、散寒止痛的方劑流傳千古,足以彰顯其魅力之大。
中醫藥膳博大精深,歷久彌新,冬季進補,自是少不了。下面將五臟 養生 食療方分享給大家。
心,君主之官
——養心重在安神
心主神明,主血脈,是人體的統帥。
心最怕壹個字——“累”。勞心太多、思慮太過,容易耗傷心血,出現心慌、胸悶、胸痛、失眠、記憶力減退等癥狀。
女性感情細膩,心思敏感,尤其人到中年,要忙工作又要顧家庭,要操心的事太多,如果難以紓解,更容易覺得“心累”。
補心重在安神補血,桂圓、蓮子、百合、靈芝、淮小麥等都是上佳的“補心”之選。
-藥膳推薦-
百合雞子黃湯
做法:雞蛋1個、鮮百合2~3個、冰糖少許。百合掰開洗凈,放水煮半小時後,加入雞蛋黃攪拌煮熟,放冰糖調味,睡前飲用。
功效:本方出自張仲景的《金匱要略》,能養陰清火、去煩安神。
肝,將軍之官
——疏肝重在理氣
肝藏血,主生發。
肝最怕壹個字——“堵”。肝主舒泄,喜條達,肝氣道路不暢,就會感覺肝區疼痛,情緒焦慮、抑郁。
《紅樓夢》有章節寫道,薛姨媽被兒媳婦夏金桂氣得肝氣上逆,感覺兩肋作痛,便形象地演繹了什麽叫“氣得肝疼”。
補肝重在疏肝理氣,可選玫瑰花、陳皮、佛手、青柑、山楂、合歡花等。
-藥膳推薦-
玫瑰佛手花茶
做法:取幹玫瑰花瓣6克,佛手花、代代花各5克,放茶盅內,沖入沸水,加蓋燜十幾分鐘後,代茶飲。
功效:活血消滯、疏肝理氣。
脾,倉廩之官
——健脾重在驅寒
脾主運化、升清、統血。
脾最怕壹個字——“寒”。脾胃是後天之本,水谷運化有賴於脾胃的良好運作。多食寒涼、飲食不節、三餐無規律都會阻礙脾陽運化,表現為食欲不振、腹瀉腹痛、惡心嘔吐。
補脾重在健脾驅寒開胃,茯苓、芡實、蓮子、山藥是食補的佼佼者。
-藥膳推薦-
茯苓 養生 糕
做法:茯苓、蓮子、芡實、山藥各適量打成粉,與2倍分量的米粉(大米粉和糯米粉的比例為7 : 3)混合;根據個人口味放糖調味,放入牛奶攪拌成潮濕的糕粉,過篩,蒙上濕布餳30分鐘,然後上鍋蒸熟即可食用。
功效:此方出自清代《醒園錄》,能健脾養胃,利水滲濕。
肺,相傅之官
——養肺重在清濁
肺主氣,司呼吸,是機體獲得氧氣和排出代謝廢氣的重要器官,堪稱人體“空氣凈化器”。
肺最怕壹個字——“濁”。外部的灰霾、抽煙、油煙和體內產生的痰濕肺濁,都會給肺造成危害。飲食過鹹、過甜、過油,多食,也會痰生阻肺。
補肺重在清濁祛痰濕。祛濕化痰首推化橘紅,尤其適用痰色白、清稀、有泡沫的寒痰人士;如果有熱痰(膠結、黏稠、色黃、難排出),則可用鮮竹瀝水緩解。百合、西洋菜、劍花、無花果、竹蔗、椰子水、沙參、麥冬、太子參、雪梨、馬蹄、川貝母、杏仁、陳皮也是常用的化痰止咳食材。
-藥膳推薦-
青橄欖蘿蔔豬瘦肉湯
做法:青橄欖10個,豬瘦肉500克,蘿蔔1條,蜜棗2個,鹽適量。將蘿蔔切大塊焯水備用,豬瘦肉切大塊焯去血水,與青橄欖壹同放入瓦煲,再放兩個蜜棗,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煲至蘿蔔軟爛即可調味食用。
功效:清肺熱、潤咽幹、生津液。
腎,內務之官
——補腎重在節制
腎主藏精,生髓,生育,為先天之本。
腎最怕壹個字——“耗”。《黃帝內經》認為,女子35歲後、男子40歲後,腎氣開始走下坡路。若平時不註意日常作息,耗勞過甚,比如過度勞作、熬夜,那腎氣出現虧損的年齡就會提前。從這個角度來說,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出現腎虛的情況。
而腎虛又分為腎陰虛和腎陽虛,腎陽虛者主要表現為怕冷、舌淡胖苔白、腰膝酸軟、男子陽痿早泄、女子難以受孕等,補益當溫陽為主;腎陰虛者則主要表現為怕熱、舌紅少津、腰膝酸軟、失眠多夢、頭暈耳鳴、男子遺精、女子經少或經閉等,補益當以滋陰為主。
需要明確的是,腎為先天之本,腎之陰陽會相互促進、互相影響。因此,不論是補陰為主還是補陽為主,都應陰陽適當搭配,力求陽中有陰、陰中有陽。
補腎重在節制,少耗為宜。飲食上則不妨適當多吃黑色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黑米、黑木耳、烏雞、桑葚等。
-補陽藥膳推薦-
核桃仁韭菜炒鮮蝦
做法:核桃仁50克、韭菜150克、鮮蝦250克。核桃仁先用香油炸黃色,同洗凈切段韭菜及去殼鮮蝦壹起炒熟,與少量白酒同服。
功效:補腎壯陽。主治陽虛型陽痿、遺精、尿頻等。
-滋陰藥膳推薦-
淮杞甲魚湯
做法:甲魚1只、淮山50克、枸杞子15克、生姜3片、紅棗8枚。
將甲魚宰殺,洗凈去內臟,切塊,與淮山、枸杞子、紅棗、生姜壹同放入砂鍋,加清水2000毫升(約8碗量),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燉約2小時。待肉熟爛,加入適量食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滋陰補腎。
本內容為《中國家庭醫生》雜誌社有限公司所有,凡以轉載、轉摘、復制、翻譯等方式使用該作品者,須征得本司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