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門傳承
授業老師:童年由秋社才女徐自華啟蒙;青年入蘇州章太炎私塾學習;與郭沫若亦師亦友,並隨之學習甲骨文。
門下學子:範曾(國畫大師);王立平(著名作曲家);任步武(書法家,以楷書知名);傅光(學術家);空林子(詩人,燕堂關門弟子)
生平簡歷
他,銀髯飄拂,面色紅潤,耳聰目明,行動矯健,思維敏捷,幽默詼諧,談笑風生,爽朗、謙遜之中又略帶狂放不羈。他,學貫中西,精通古今,上曉天文、下知地理,引經據典,從文學談到人生、到社會、到美好、到醜惡……涉足領域之廣、造詣之深,後學難望其項背。他的案頭放著他喜愛讀的《中國青年報》,說到激動處會夾雜著豐富的肢體語言,他,就是99歲的國學大師文懷沙。不平凡的壹粒沙“我是壹粒小小的沙子。妳可別小看這壹粒小小的沙子,沙灘就是離不開小沙。沙灘離開了沙子,就不復有沙灘;而沙子組成的沙灘足以懷抱海洋啊。”這是文懷沙對自己名字的解釋。這位古典文學大家,治學以楚辭為其專長,而對於經史百家、漢魏六朝文學、歷代詩詞歌賦,甚至佛學、音樂、戲劇、金石書畫無所不窺。他懂中醫中藥,早年曾在北京中醫學院任教授,授業解惑。他潛心研究《紅樓夢》幾十年,“紅學”也是他壹專;他不是書法家,但他的字體獨樹壹幟。走近他,就宛若走近壹座學術上的高峰;閱讀老人的歷史,就仿佛在瞻讀壹本厚重的春秋。1910年1月,文懷沙出生在北京西城外壹戶平民家庭。文家家境貧寒,巨大的生活壓力使得文懷沙的母親脾氣變得十分暴躁。在文懷沙的記憶中,幼年的生活充滿了壓抑和陰暗。由於母親終年臥病,文懷沙從小憂郁寡歡,感到童年像壹個陰森的夢,從9歲起就有了失眠的毛病。但他聰慧過人,12歲便能背誦《離騷》。青年時代受業章門,私淑太炎先生,18歲便受聘擔任國立女子師範學院教授,後又曾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央美術學院等國內多所大學任教。楚辭泰鬥“二戰”以後,劫後余生的人們開始反思這場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17個國家的75名著名人士聯合發起“世界保衛和平大會”。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會為了紀念中國愛國詩人屈原、波蘭天文學家尼古拉·哥白尼、法國作家弗朗索瓦·拉伯雷、古巴作家何塞·馬蒂4位文化名人,決定在莫斯科舉行和平大會。當時新中國剛成立不久,由於特殊的原因,在聯合國還未獲得壹席之地。為了呼應世界保衛和平大會,爭取國際地位,文化部決定由郭沫若、遊國恩、鄭振鐸、文懷沙等人組成“屈原研究小組”,並將屈原的作品整理成集,以白話文的形式出版發行。才華橫溢的文懷沙僅1個月就編寫出了《屈原集》,在學術界引起了很大反響,被稱為“新中國楚辭研究第壹人”。隨後,《九歌今繹》、《九章今繹》、《離騷今繹》、《招魂今繹》以及《寶學概論》、《離騷流韻》、《楚辭今讀》如湧泉般源源不絕,奠定了文懷沙在楚辭研究領域的權威地位。古典文學專家瞿蛻園老先生評價雲:文懷沙與郭沫若、遊國恩三人,在楚辭研究領域中三足鼎立,超過了兩千年的研究成績。《屈原集》的出版對當時的中國學術界產生很大影響,很多人就是在屈原愛國主義情懷的感召下投身於社會主義的建設中的。形“屈原”,神亦“屈原”據說,著名雕塑家蔡漢文在塑造屈原的形象時,苦苦尋求模特兒而不得,直至見到文懷沙,方喜出望外。於是根據文懷沙的形象,創作了雕塑作品《屈原》。當然,人們把文懷沙當成“活屈原”,絕不僅僅是因為他風流倜儻的外表,更主要的依據還是來自他豐厚的學識和高潔的品格。他為人秉性正真,純真質樸,言出行隨,表裏清澈,坦率得像孩子,郭沫若以“荷蕖發幽香”的詩句贈與他;沈尹默先生在贈他的《減字花木蘭》中稱他“爭比靈均,文采昭然歷劫新”,直接把他比做屈原。
文懷沙仰慕屈原的風範,壹生以屈原為榜樣,研究屈原,更學習屈原的精神。他在抗日戰爭和“文革”期間曾兩次入獄,“文革”中江青授意某人對文懷沙勸降,並明確表示:只要他寫了悔改書,不僅個人可以獲得自由,連插隊的孩子也能回到北京,並能安排個好工作。但文懷沙不但不屈服,反而寫詩痛罵了江青,因此被判處“死緩”,幸虧“四人幫”垮臺,才死裏逃生。而他對年輕的後學關愛備至的壹些故事,至今還被人們傳為佳話。1979年,壹位青年地質工作者前來拜訪剛剛落實了政策的文懷沙,遞上了自己的手稿:“文化局、出版局、文字改革委員會都去過,到頭來還是被拒絕、退稿。所以不揣冒昧地前來拜訪,想請您為我審壹審稿子,看看是不是真的沒希望了。”文懷沙看過以後,對青年人說:“明天,我給妳壹個準確的答復。”第二天,青年人跟隨著文懷沙拜望了正在病中的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江豐。文懷沙熱情地向自己的老朋友介紹這位才認識了壹天的年輕人,江豐抱病寫了壹篇序,把手稿推薦給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80年7月,這本名為《談談學寫鋼筆字》的字帖出版了,首印20萬冊壹搶而空。這位被文懷沙贊許的青年作者壹舉成名,後來成為中國硬筆書法協會的主席———他,就是龐中華。1986年秋天,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的壹位編輯在庫房中清理舊節目時,突然發現了文懷沙在上世紀50年代講解《詩經》的錄音磁帶,他如獲至寶般將這盤珍貴的錄音編成節目。但在介紹作者時,他卻犯了傳媒人的壹個大忌,他在周圍的同仁口中聽說文懷沙在“文革”中早已作古,便貿然在文懷沙名字前面加上了“已故”兩字。節目播出後,立即引起國內外的震動,海內外的唁電、電話雪片般飛來,文懷沙在上海的老哥哥尤為震驚。這位八旬老翁當即趕到電臺去進行質問,情緒激動,甚至發了脾氣。正當這位編輯陷於極度惶恐而無以自拔之際,壹封來自北京、寫著“文緘”的書信寄到了他的手中。在信封中裝有兩封信,壹封是安慰編輯本人的,另壹封是寫給電臺領導的。在給電臺領導的信中,老人不僅將此事看成是壹種“慎終追遠”式的溫暖,向這位編輯和電臺表示了感謝,還“千祈勿以壹眚掩其德……”為這位編輯求情開脫。“年輕”的秘密年逾九旬的文懷沙是壹個快樂的租房族,北京東三環外永安賓館的兩間客房就是他的家———壹間起居用、壹間做“文化(諧音‘懷’)沙龍”,在這裏他已生活20余年。他說,買房幹什麽,人到最後都只能住在壹個小盒子裏。“人生就是住賓館。妳以為那個房子是屬於妳的。長恨此生非我有———這個身體也不是我的,我能住旅館就很好了。”文懷沙雖已屆高齡,卻從不言老,因為自覺不老。文懷沙有個理論:人活到70歲就應按公制算。按照這壹理論,他得意地宣稱,自己目前準確的年齡尚不滿50公歲。其實,他的精神和心態或許比50歲上下的人還年輕。常人70來歲手臉皮膚下就會出現的“壽斑”,在他身上完全看不到。他的秘訣是:老年人要以平和心境來幫助自己調整血液循環。“情感變化會影響心臟搏動,影響血液循環。”文老說:“見到快樂的事,或者意外驚恐,心臟的搏動就變了,整個生理程序都會受影響。所以,懂得養生的人,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文懷沙說:“老年人最大的痛苦是老想昨天,總覺得現在不如過去,我覺得所有的老年人,不要把老年這兩個字當成自己的包袱,而應該想明天,明天我計劃做什麽,這個是其味無窮的。”年輕時,文懷沙就酷愛體育鍛煉,年逾八旬時還愛以自行車代步,如今,老人除了散步,很少鍛煉了。“老人鍛煉壹定要量力而行,不要過火、過量,要根據地點、環境、自身體能狀況等條件鍛煉,否則,不僅達不到長壽的目的,甚至會適得其反,真正成了‘垂死掙紮’了”。“最大的書”與“最短的文”在晚年,文懷沙做了自己最滿意的兩件事:編了壹套最大的書,寫了壹篇最短的文。最大的書即他花費了50多年編纂的《四部文明》(《商周文明》、《秦漢文明》、《魏晉南北朝文明》和《隋唐文明》,其中,《隋唐文明》已在2005年出版)。他認為,清朝乾隆年間編纂的《四庫全書》對漢文的古籍進行了許多的刪節,壹些重要的典籍也沒有收錄在內,而這套《四部文明》正可對之進行補充和修正。
“最短的文”是他最得意的文章———《文子三十三字箴言》,全文正文僅3個字,就是“正清和”,註解30字,即:“孔子尚正氣,老子尚清氣,釋迦尚和氣。東方大道其在貫通並弘揚斯三氣也。”
文懷沙說他晚年的哲學就是“正清和”3個字。他認為,“正、清、和”三字代表儒、道、釋三家精髓。如果能使我們的生命更多壹些正氣、清氣、和氣,世界就會更美好。
建立東方美聲學,是文懷沙晚年的第三件事。他說:“現在的音樂,有些是不健康的,特別是小孩子,聽了就不學好。我們需要先進的文化,健康的文化,不能讓那些靡靡之音毒害我們的下壹代。”
“……我不甘心不畫妳/深夜難眠捋思緒/把各種顏色都潑在紙上/看,這斑駁陸離的/才是妳,才是妳”艾青的夫人高瑛在《畫壹個妳》的詩中這樣刻畫老友文懷沙。人的經歷就像壹本書,翻開壹頁,或悲或喜,或平淡或曲折,都是自己書寫的篇章。文懷沙,是壹本厚重的書,也許稱不上完美,但堪稱精彩。他的人生,亦詩亦畫。
治學以研究楚辭稱世,創立寶學、東方美聲學,對經史百家、歷代詩詞歌賦、佛學、醫學、紅學、音樂、戲劇、金石書畫等也廣有涉獵。
20世紀50年代,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講《中國古典文學講座》達四年之久,主編了新中國成立第壹套《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叢刊》,是當代著名的國學大師、楚辭泰鬥、思想家、教育家。其詩文書法皆為世所重,有“當代屈原”之稱,在學林享有盛譽。
主要著作
《魯迅舊詩新詮》、《屈原<九歌>今繹》、《屈原離騷今繹》、《屈原<九章>今繹》、《屈原集》、《屈原<招魂>今繹》、《毛澤東詩詞吟賞》、《中華根與本》、《文懷沙序跋集》等。其中1947年出版的《魯迅舊詩新詮》是魯迅研究學術史第壹部魯迅舊詩詮釋,在魯迅詩歌研究史上是開山之作;1952年出版的《屈原<九歌>今繹》等是新中國出版的第壹套楚辭研究專著,被毛澤東主席評價為“騷作開新面”;《中華根與本》、《毛澤東詩詞吟賞》更是填補了我國文化史上的壹個空白。傳略載入多種辭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