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大辭典》·羊胲子羊胲子為中藥名,出《本草綱目》。別名羊哀、百草丹。來源牛科動物山羊CaprahircusL.胃中的草結。性味歸經淡,溫。入胃經。功能主治降逆止嘔,解百草毒。治反胃吐食,噎膈噫氣,暈車、暈船嘔吐,草藥中毒。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9~1.5g;或煆存性研末入丸、散。《全國中草藥匯編》·羊胲子拼音名YánɡHǎiZǐ別名羊嚼子、羊咬子、山羊胃結石來源偶蹄目牛科山羊CaprahircusL.,以胃中草結入藥。生境分布內蒙古、河北。功能主治寬胸止嘔。主治噎膈反胃,朝食幕嘔。用法用量0.5~1錢。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羊胲子出處出自《本草綱目》1.《本草綱目拾遺》:羊哀,惟山羊有之,胡羊不能成也。亦牛黃、狗寶之類。牛黃細膩而疏松,且香烈,故以黃名;狗寶花白而堅凝如石,故以寶名;此則如爛草團成,輕松而氣膻,人多惜其不能如牛黃、狗寶之精美,故哀之,因名曰哀。《宦遊筆記》載:軍營於羊腹中得石子,名鲊答,形如鴨卵,色紫黃,兩頭有二白圈,圓如黃豆,腰有束帶,寬如韭葉,色青藍,束帶上亦二白圈,質細如玉,滋潤如水。《輟耕錄》亦載:鲊答,產拼音名YánɡHǎiZǐ英文名NodulesinGoatStomach別名羊哀、百草丹來源藥材基源:為牛科動物山羊胃中的草結。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prahircusLinnaeus.采收和儲藏:宰山羊時剖腹取喟,如其中有草結,取出洗凈,晾幹。原形態1.山羊,體長11.2cm,體重1035kg。頭長,頸短,耳大,吻狹長。雌雄額部均有角1對,雄性者角大;角基部略呈三角形,尖端略向後彎,角質中空,表面有環紋或前面呈瘤狀。雄者頜下有總狀長須。四肢細,尾短,不甚不垂。全體被粗直短毛,毛色有白、黑、灰和黑白相雜等多種。2.綿羊,綿羊為人們較早馴養的家畜。基體重隨品種而不同,最小不過20kg,最大可達150200kg。外形特征亦有多
詳見百科詞條:羊胲子 [ 最後修訂於2016/8/12 15:56:57 ***1220字 ] 以下結果自動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現與主題不相關的內容,請自行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