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ài yōng
2 英文參考external carbuncle [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carbuncle over the body surface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外癰為病名[1]。發於體表的癰腫,與發於臟腑之內癰相對而言者。見《外科精義》卷上。指生於體表的癰[1]。
4 外癰的癥狀
外癰初起無頭,局部紅腫熱痛,界限分明,根盤收束,易腫、易膿、易潰、易斂[1]。重者可有身熱、口渴、苔黃、脈數等[1]。
5 外癰的治療外癰治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為主[1]。
初起內服仙方活命飲或漏蘆煮散、防風散、升麻湯等,重者服仙方救命湯;外用如意金黃散或遠誌膏、五龍散等敷貼[1]。
若未消而膿成,則內服透膿散或黃芪內托散;外治則切開引流,膿多用豬蹄湯溫洗或以黃柏煎湯外洗,繼用二寶丹或五五丹提膿去腐[1]。
若成漏者,可用藥線引流,膿盡則用生肌散或玉紅膏、地黃膏等敷貼[1]。
若因失治或誤治而轉成漏管者,則應手術切除漏管壁,註意引流以保證傷口從深處逐漸愈合,切不可但求外口之速愈。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