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是《世說新語》的經典:
謝太傅(安)在寒冷的雪天聚集在壹起,和他的孩子們談論紙的意義。不久,雪下得很大,監護人高興地說:“這是什麽雪啊?”?“虎兒哥(謝浪)說:“撒鹽和空氣的區別是可以模擬的。”他大哥的女兒說:“柳絮比風更能隨風起舞。”。”帝國守護者哈哈大笑。
長期以來,這句“空中撒鹽可仿”成為許多文人的笑柄,大家都在贊嘆謝道韞的才華和詩意。謝浪的這首詩,成了襯托女詩人的絕妙諷刺。
作為壹個女人,我非常欣賞謝道韞。壹首詩讓她名垂千古。就連曹雪芹也用她來形容《紅樓夢》中的女主角林黛玉:
停機可惜,誇人才可惜。
玉帶垂林,金釵埋雪。
曹雪芹大方地給了林黛玉詠柳的評價,可見這句話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說到詩詞,《若柳絮因風而起》的確比《空中撒鹽可仿》更有意境,漫天的鵝毛大雪像晚春飛舞的柳絮,柔美飄逸,似夢似幻;隱隱約約,好像是女兒的感情,讓人摸不著頭腦。
今天突然喜歡上了這句話“鹽和空氣的區別是可以模擬的”,因為我看到了雪。
雪花,不,應該是雪粒,隨著呼嘯的北風而來。地面不是白軟的,而是小小的顆粒。如果要用壹句詩來形容此時的情景,只有“撒鹽空氣可以模擬”最真實。
鹽的潔白,鹽的質地,撒鹽的力度,都充分展現了這樣壹場大雪。
如果非要用壹些藝術的詞語來形容這樣的壹場雪,至少柳絮是不合適的。
柳絮太輕太軟,所以雪花要在無風的天空中緩緩飛舞。在那種情況下,妳應該用手迎接天空中的雪花,然後用心觀察。
然而,像鹽壹樣的雪並沒有帶來詩意,但絕對的精神壓力,這是很難去的感嘆。
無論如何,這種雪不應該用“沒有柳絮,因為風在吹”來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