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2個答案
羨慕PI
2014-07-21 TA收到超過122個贊。
密切註意
據史料記載,中國最早翻譯別國(印度)語言的人是玄奘(公元602-664年),唐代著名的佛教學者、旅行家和翻譯家。俗名陳,易,俗稱三藏法師,俗稱唐僧。螺洲溝(今偃師市)人,螺洲人。13歲,在洛陽凈土寺出家。玄奘途經杜東、長安、成都、荊州,遍訪天下名師,刻苦鉆研佛經,成就斐然。在學習的過程中,他發現有些佛經有很多不同的解釋,有時甚至對同壹個問題有非常不同的解釋。面對壹個又壹個無法解決的問題,玄奘下定決心,前往佛教發源地天竺(印度),尋找源頭,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他在翻譯經書的同時,還遵照唐太宗的聖旨,口授弟子將其記為《大唐西域記》卷12。真實生動地記錄了玄奘經歷和耳聞的120多個國家的歷史、地理、民族、宗教等情況,是研究中南亞各國特別是印度的重要資料。由於日夜操勞,積勞成疾,唐高宗·林德於第壹年二月初五日去世。玄奘去世前,唐高宗李贄為他寫了《述書》。他死後,高宗皇帝說玄奘的死是“丟失的國寶”。在黃巢起義前夕,據說他去南京立了壹座靈塔。它的塔在太平天國革命期間倒塌了,很難找到它。1937 12日軍侵占南京後,修築道路,帶到日本。後來,其中壹部分被送回中國,在日月潭的玄光寺供奉。玄奘壹生翻譯了74部佛經。公元660-662年,他在玉華寺翻譯了最後壹部佛道《大苦經》,於664年2月5日深夜圓寂,享年6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