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任務之壹。所謂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是指學生借助工具書,能直接閱讀戰國以來歷代哲學家、史學家、文學家著作中壹部分淺顯平易的文章。壹般古籍,不象我們的教科書,有那麽詳盡通俗的註解,甚至未加標點,那怕是較淺易的文章,要讀懂它也不容易。
壹、 精選篇章,抓好熟讀、背誦壹環
這是歷來的傳統經驗。要進壹步研究的,是學生必須讀多少文言文,背熟多少文言文,怎樣才能背熟壹定數量的文言文。學生要真正能夠獨立閱讀哪怕是較淺易的文言古籍,不讀上100—150篇文言文是不行的,而熟讀到背誦程度的,至少在50—60篇之間。其所以要求熟讀、背誦五六十篇,是因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不僅熟悉文言文句法的特點,而且能掌握閱讀壹般文言文古籍所必須掌握的文言詞語。 中學生課業負擔沈重,熟讀、背誦50—60篇文章可能嗎?如果按十個學期計算,平均每學期不過五六篇,只要增加課堂的朗讀因素,只要重視背誦、默寫的反復檢查,只要入選的文章便於朗誦,是完全可能的。而這三者中,精選篇章又是重要的。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凡是生動活潑,能引起讀者強烈興趣的作品,都是容易熟而且經久難忘的;凡是枯燥乏味,不能引起讀者強烈興趣的作品,都是難以讀熟而且容易忘記的。抓好讀熟、背誦壹環,督促學生反復溫習是重要的,但尤須在精選文章上用功夫,要選擇短小精悍、文質兼美的讓學生精讀,而且要各類文章齊備。
此外,在教法上要註意啟發學生自學鉆研,也是很重要的。凡是采用註入式的教法,學生對所學的東西難以記住;凡是經過自己獨立思考、認真鉆研過的東西,學生則難以忘記。每個教師在教學中都有這個體會。
二、 系統整理,掌握壹定數量詞語
嚴格說來,要具有獨立閱讀哪怕是較淺易的文言古籍有能力,單是讀了百多篇,背熟50—60篇短文還是不夠的。這就要求我們采用科學化的教法,使學生掌握閱讀壹般古籍所必須撐的文言句式和常用詞語。文言句式並不復雜,教學中容易解決,本文只就詞語方面來進行壹些探討。 這裏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到底要掌握多少文言常用詞語。文言常用詞語為1350個左右。而在這些詞語中,學生有500多個,實際上要著重講析的只有800多個。這就說明,即使是閱讀《孟子》那樣的古代哲學著作,在文言詞語方面著重講析800多個也就夠了。 對這些要著重掌握的詞語,要使學生熟悉它,讀後能舉壹反三,單是逐課講釋是不行的,必須在壹個單元結束以後,指導學生進行系統的歸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