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紀昀對聯之誤解

紀昀對聯之誤解

紀昀對聯之誤解

許貴文

《佳聯2000》(山西經濟出版社2000年版)壹書輯入清紀昀壹副七言聯,曰:“過如秋草芟難盡;學似春水積不高。”註者釋雲:下聯以“積不高”的“春水”作喻,形象地說明滿足於“壹得之功”、“壹孔之見”的“驕滿”二字,正是減弱求知欲望的麻醉劑,阻止知識滲透的堵塞物,而“學似春水積不高”的態度,則是謙虛求學精神的寫照。

讀了這段解釋的話,讓人感到註者說用“春水”比喻積學不怎麽貼切,有點別扭。於是乎心生疑惑:這位學富五車才高八鬥的紀昀紀曉嵐,他也是壹位赫赫有名的楹聯大家,怎麽竟用“春水”與“秋草”屬對呢?從聲律來說,這也是不合律的。後來,翻閱《中國楹聯鑒賞辭典》(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1年版),見該書收錄了紀昀這副對聯的墨跡(見圖),始知《佳聯2000》是把紀昀聯中的“春冰”二字誤作了“春水”,又按“春水”對下聯作出了謬解。

“過如秋草芟難盡;學似春冰積不高。”“春冰”,《辭源》釋雲:春天的冰。《樂府詩集》三七南朝·宋·謝靈運《折楊柳行》:“未覺泮春冰,已復謝秋節。”春冰薄而易解,多以比喻容易消失的事物或險境。《文選》南朝王長元(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念負重於春冰,懷禦奔於秋駕。”鮑照《贈故人馬子喬六首》之二:“春冰雖暫改,冬水復還堅。”《小窗幽記》有“半幅花箋入手剪裁,就臘雪春冰”句。可見“春冰”壹詞的使用頻率是很高的。紀昀用“春冰”喻積學是十分恰當的。古人曾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來比喻積學,但都不如“春冰”來得更具辯證法。因為新知識不斷出現,就像春風壹樣化解舊學,所以學問如“春冰”壹樣積不高。可見以“春冰”比喻積學是何等的貼切,又與“秋草”屬對是何等的工巧。上聯言人要加強修養,隨時改正缺點錯誤;下聯言學者要努力進取,不斷更新知識,增加積累。出語警策,發人深省,可作格言。紀昀是不愧為楹聯高手的。

《佳聯2000》註者之誤,原因在於失考當是沒有什麽疑問的。但是,為古籍、古詩文作註也實屬不易。宋代大學者洪邁說:“註書至難,雖孔安國、馬融、鄭康成、王弼之解經,杜元凱之解《左傳》,顏師古之解《漢書》,亦不能無失。”(《容齋隨筆》)我以為,這只是說註書難,並不是說失誤有理,可以諒解。註書者還是要對讀者負責,盡量少出錯誤才對。

紀昀楹聯墨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