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葉的功效和作用;
散寒溫中,調氣血,暖宮止血。
調氣血,散寒濕;溫經、止血、安胎。治心寒痛、泄瀉、旋筋、久痢、嘔吐、出血、月經不調、崩漏、帶下、胎動不安、癰疥。
1“不錄”:主灸百病。可用於煎湯、止瀉、吐血、下膿腫、婦女漏血。利殷琦,生肌,祛寒,使人生子。?
②陶弘景:?艾灸搗葉,可止百病血傷。果汁可以殺死蛔蟲。苦酒煎葉治癬。?
③藥性理論:?止血,保胎,止腹痛。止住紅白痢疾和五臟痔瘡出血。?長期服用止寒痢。他也擔心邪靈,就拿樹葉砸汁喝。?
4《唐本草》:治下法,鼻衄,膿痢,水煮,吃藥。?
⑤食療本草:?金瘡、虛脫、霍亂、止胎漏。?
⑥《日本草藥》:止霍亂,轉筋,治心痛,治鼻水,取下來。?
⑦珍珠膠囊:?暖胃。?
⑧顏路本草:?為了治療喉嚨痛和熱滯留,如果飲食是有害的,搗汁和沖洗。?
⑨王顧浩:?治脈為病,腹脹滿,腰溶如坐水。?
參加綱要:?溫度適中,逐漸降溫,除濕。?
⑾《本草正》:治風寒涅槃,治瘧疾。?
⑿《本草續誌》:調經解郁,理氣活血。治療產後驚厥和小兒臍潰瘍。?
主治:脘腹冷痛、月經不調、宮寒不孕、吐血衄血、崩漏帶下。
臨床應用:常用於婦產科止血保胎。
1,用於濕疹、癬、癤等皮膚病,艾葉散寒祛濕,常與蟬蛻、蒺藜、防風、黃芪同煎。外用艾葉30克,雄黃0.6克,硫磺0.6克,制成艾條敷患處,或水煎熏洗,效果良好。
2、艾絨可以作為保暖材料。
3.治胎動,伴下腹痛、陰道出血(先兆流產),常與阿膠配伍止血,四物湯(去川芎)調血管,再加桑寄生、黃芩、續斷加強安胎作用。
4、治療虛寒出血,尤其是婦科崩漏、月經過多。艾葉炭作為輔藥,相當於血余炭、陳年棕炭、側柏葉,再根據證候與補、澀藥配伍。
5.治療寒證腹痛。比如女性月經後感冒,可以用艾葉、香附輔助四物湯溫經止痛(即使是感冒也可以加幹姜、肉桂)。
附:* * * *葉和肉桂對比:1。兩者均可治療寒證腹痛(有時合用),但艾葉長於驅寒除濕,亦用於陰虛潛熱者,而肉桂溫中助陽,適用於虛寒腹痛、四肢冰冷者,亦用於陽虛者。2.艾葉止血、調經、安胎,肉桂活血止血、安胎。
用量:3~15g,適合外用。
處方舉例:膠艾四物湯:阿膠12g(溶解)、艾葉6g、當歸9g、白芍4.5g、熟地12g、桑寄生18g、續斷9g、菟絲子12g、白術12g、黃芪12g。
註:艾葉的原植物主要是艾葉,特點是葉大而厚,香味濃,艾絨多,品質好。野生艾草的原植物有阿吉艾草、野艾草、錫艾草。特點是葉小、細長、清香、艾絨少、品質低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