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明朝就有專業的眼科大夫嗎?

明朝就有專業的眼科大夫嗎?

應該有了,眼科專家“彭醫婦”就是明朝的

彭醫婦,明代女醫生,眼科專家。精於醫理,亦善臨證,萬歷年間以醫名於時。時皇太後患目疾,屢治屢發,已近失明,彭氏處以方藥,大有起色,乃留之宮內有年。

相傳明神宗皇太後患眼疾,太醫名流醫治無效,反而使病情加強,仿佛眼睛被蒙上壹層烏雲,眼看漸漸失明,這使太醫們心急如夢。有俠大臣聞知民間有個叫"彭醫婦"的女醫生,有"女神醫"之譽,尤其擅長治療眼科疾患。便將此事告訴皇太後,太後聞知遂召醫婦進宮。

彭醫婦診視太後眼病之後,發現前面幾位醫療治療時,形成了障翳,使之經久不退,反而不隱,乃致久醫不愈。遂用人參補托,又行針灸,不久皇太後目翳全消,痊愈如初。神宗皇帝大喜,當即禦賜金匾曰:"女神醫"。

明代的眼科名醫倪維德著《原機啟微》壹書。其上卷按病因將眼病分為18類,理論聯系實際,詳細分析病機,辨證論治;下卷論方劑配伍,後附治療眼病40余方,並有方義說明。這是闡述理論比較系統的壹本眼科專書。

明代,李時珍著《本草綱目》,收載眼科用藥已有400多種。朱棣等所編《普濟方》,是醫方中集大成之作。眼目門16卷,收方2300多首,集病名300余種,內容極其豐富。

王肯堂編撰《證治準繩》,在七竅門中,記載眼部病證170多種,病因、癥狀記述詳盡,對臨床診斷很有幫助。

四十多年後,傅仁宇在前人眼科著述的基礎上,撰成《審視瑤函》。卷首,介紹名醫醫案、五輪八廓、運氣學說等;1—2卷,總論眼的生理及證治概要;3—6卷,作者在《證治準繩》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經驗,將眼病綜合為108證,詳述各種眼病的癥狀、診斷和治療,其中對金針撥障及其他外治法還作了較為詳細的說明。該書內容豐富,壹般認為是中醫眼科的重要參考書。

此外,眼鏡在我國使用較早,早期稱為“空空格”。在明初由藝衡《留青日劄摘抄》及屠隆的《文房器具箋》都有記載,主要用於老人“目力昏倦,不辨細書”。張自烈《正字通》則明確指出:“空空格,眼鏡也”。此後,漸稱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