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14世紀18世紀,歐洲歷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有哪些

14世紀18世紀,歐洲歷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有哪些

1302年法國三級會議召開標誌法國等級君主制形成

14-16世紀:由於大量拜占庭學者西遷,以及佛羅倫薩最早出現了西歐資本主義雇傭關系,導致從意大利開始掀起了對古希臘、羅馬的古籍研究.文藝復興成為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反對封建與神學宗教,提倡註重現世與人的價值.

1453年:奧斯曼人攻占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滅亡

1457年:奧斯曼遷都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爾

15世紀西歐民族國家形成,君主專制制度形成

1500年前後,由於奧斯曼人把持傳統歐亞商路並征收苛捐雜稅,以及航海技術發展、對黃金與傳教的需求,以葡萄牙、西班牙為首的西歐各國開始新航路開辟.使得世界由分散走向整體,世界歷史開始,世界市場初步形成,歐洲商貿中心由地中海轉為大西洋,早期殖民掠奪開始,地圓學說同時被驗證正確.

1517年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條論綱,標誌宗教改革開始,最先爆發於德國.由於羅馬教會竭力維護封建秩序而受到資產階級的強烈抨擊,動搖了歐洲封建統治基礎.

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

1688年英國光榮革命爆發

1689年英國頒布《權利法案》,規定國王未經許可不得擅自更改法律與增加賦稅.議會至上,擁有立法權,議員有言論自由

17世紀下半葉,早期啟蒙運動在英國興起.以霍布斯的機械唯物主義學說和洛克的分權學說為代表.社會契約論開始早期發展.

霍布斯反對神學,在政治學說上承認人的自然權利,批判君權神授卻維護君主專制.

提出國家統治者具有絕對權力,不可分割、不可剝奪

人民對統治者應無條件服從,因為這是契約產物,反對統治者就是反對自己.

洛克否定霍布斯專制政體,提出君主立憲制國家,國家權力分為立法權、行政權與對外權

立法權是最高權力,由民選議會行使

行政權與對外權從屬於立法權,由君主行使

君主服從法律,但對議會有壹定制約

1701年英國頒布《王位繼承法》,規定英國國王不得為天主教徒,也不得與天主教徒結婚

1764年哈格裏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標誌工業革命開始

1771年阿克萊特建立第壹個水力紡紗廠,標誌現代工廠誕生

1775年4月19日波士頓列克星敦附近英軍與當地民兵發生武裝沖突,美國獨立戰爭爆發

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傑弗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宣言人人平等,否定英國殖民統治合理性,宣告北美獨立.

1781年美國頒布《邦聯條例》美國早期政體確立

1782年瓦特發明“萬能蒸汽機”蒸汽機動力代替水力,開啟嶄新“蒸汽時代”,煤炭成為新能源

1787年美國頒布《合眾國憲法》宣布美國政體改邦聯為聯邦制,各州擁有較大自主權.聯邦政府權力分為立法權(國會)、行政權(總統)與司法權(聯邦法院).聯邦政府擁有征稅、征兵、發行統壹貨幣與管理對外貿易權力.各州法律不能與聯邦憲法與法律抵觸

1789年法國三級會議重新召開.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爆發.

1789年法國制憲會議通過《人權宣言》,宣稱人生來是自由平等的,公民有言論、著述與出版自由

18世紀,啟蒙運動的高潮產生於法國,以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與狄德羅為代表

伏爾泰大膽抨擊教會、反對教會權威、主張宗教寬容,認為信仰自由是最重要的自由

反對君主專制,贊成開明專制

倡導言論、出版自由,宣傳自由平等思想

孟德斯鳩主張法治,核心是法律精神,認為法是根本理性與各種存在物之間關系以及這些不同存在物彼此間關系.人類法並不服從神,而是遵從理性.

政治上反對君主專制,主張君主立憲制,主張將政府權力劃分為立法權、行政權與司法權,提出三權彼此獨立,相互制約,以防權力腐化與專政暴政.

盧梭主張天賦人權,認為財產私有制與財富的不平等占有是壹切社會不平等根源

發展社會契約學說,人為個人應該服從集體,也就是服從自己

人民可以對政府加以限制、糾正與撤換,人民擁有對政府的永久革命權

狄德羅編纂《百科全書》全面介紹科學技術,宣揚知識與理性

15-19世紀英國圈地運動不斷進行,為工業革命提供了資本積累與自由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