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河北大學博物館常駐院士

河北大學博物館常駐院士

男,江蘇海門人,漢族,1934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1958年7月畢業於山東農學院植物保護系。歷任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動物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副主任、研究員。中國昆蟲學會第三、四、五、六屆會員,中國科協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亞利桑那大學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客座教授。1995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科學院評選為中國當代科技精英。1995 10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96 2月被河北大學聘為終身教授。

尹相初院士長期從事蝗蟲分類工作。在過去的30年裏,已發現蝗蟲的37個新屬和103個新種。1975發表了《青藏高原白邊瘡痂蝗的地理變異》壹文,揭示了壹個物種的形態特征因海拔而由梯度變異變為種內(亞種)變異。對高原蝗蟲的適應性、進化途徑和無翅類型提出了新的見解。指出高原強風不適宜蝗蟲翅膀退化,而翅膀是蝗蟲發聲器官的結構之壹。翅膀的退化導致發聲器官的退化,發聲器官的退化和消失導致聽覺器官的退化和消失。生活在高海拔地區的缺少翅膀、發聲器官和聽覺器官的物種是進化程度最高的物種,也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種。1984出版的《青藏高原蝗蟲》為該地區蝗蟲的研究和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1982建立了中國蝗總科新的分類系統,後被稱為殷香初分類系統。1990年發表論文《北美的脊翅目(蝗總科)分類》。兩者的區系組成和主要危害類型完全不同,並提出必須防止兩者相互蔓延的建議。1996年出版了《世界蝗蟲及其近緣種名錄》,英文200多萬字,記錄了1758-10136所有已知的蝗蟲,是世界上同類專著中最全面、最系統的壹部。1997年獲第八屆全國優秀科技圖書壹等獎。

青藏高原的螞蚱獲青海省科技進步壹等獎。中國蝗總科和青藏高原蝗蟲分類系統研究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國家自然科學四等獎。男,浙江紹興人,1935年5月9日出生,黨員,1953畢業於江蘇師範大學(原蘇州大學,現蘇州大學)生物系。1955華東師範大學動物學研究班畢業後,到哈爾濱師範大學任教。1957考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甲殼科學研究生。1961畢業後留在研究所工作,先後擔任動物研究所副所長、無脊椎動物學實驗室主任、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學位委員會委員。1999來河北大學工作。那壹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國內外兼職:CIDA主任,中國動物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全國自然科學術語審定委員會委員,中國動物術語審定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分類植物區系發展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委員,中國人與生物圈全國委員會委員,《動物學雜誌》主編,《生物通報》副主編,《中國動物雜誌》副主編。

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他研究了枝角類、淡水和寄生足類的分類動物群、河蟹的生殖遷移以及吸血水蛭的生物學和控制。首次報道劍水吃魚苗,找出淡水養殖中魚苗突然死亡的原因,避免漁場經濟損失。針對蟹類減產的情況,通過研究發現成蟹和蟹苗在遷徙過程中受到堤壩和河水汙染的阻擋,提出了移植苗的方法。在各地采用後,河蟹產量大大提高。首次詳細闡述了日本醫用水蛭的生物學,提出了驅除方法,並發表了幾個吸血水蛭新品種。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我壹直從事蛛形綱動物的研究。蛛形綱是除昆蟲綱之外的第二大類陸生動物。蜘蛛作為農林害蟲的主要捕食性天敵,在消滅害蟲、維護生態平衡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曾先後訪問巴黎法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史密森學會、哈佛比較動物學博物館、德意誌聯邦共和國柏林工業大學生物研究所、法蘭克福聖肯堡博物館、美因茨戈德堡大學、斯圖加特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韓國蜘蛛研究所、日本東京自然歷史博物館等並與之合作。通過他的研究和同事的合作,我對蜘蛛科學的研究盡快趕上了國際先進水平。他積極推動蜘蛛網學會的成立和《蜘蛛網雜誌》的出版,為中國蜘蛛網學的發展和中國現代蜘蛛網學研究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貢獻。

迄今為止,主持或參與編寫專著、工具書20余部,發表論文約200篇(其中10篇發表在美國、日本、德國、韓國的學術期刊上)。中國淡水豆莢和農田蜘蛛分別獲得二、三等獎。七五期間主持中科院重點項目:西南動物資源研究。八五期間主要從事中國土壤動物和動物地理分布研究、蜘蛛目系統演化研究、中國區系誌(蟹蛛)編纂等工作。在參與領導《中國動物學誌》編纂的同時,還主持了《中國動物科學發展戰略研究》(已完成初稿)和《動物學術語審定》(已完成6000余字),是我國動物學領域的學術帶頭人之壹。男,漢族,陜西省鹹陽市秦都區人,1931年1月1日,黨員。俄羅斯生物科學博士,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2000年被河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引進為河北大學教授,2007年成為河北大學終身教授。

國內外兼職:《中國孢子體植物誌》編委會副主編,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真菌與地衣系統學雜誌》副主編,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學位委員會主任,《國際孢子體雜誌》編委,《極地科學》編委,中國科學院分類植物誌學科發展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西部科學探索學會理事,中國真菌學會主席,中國科學院真菌地衣系統學開放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委員,真菌病科學顧問,美國芝加哥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植物學部榮譽研究員,中國國家基金會、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九五期間共同資助的三誌(動物群、植物群、孢子植物群)重大項目。

* * *發表論文60余篇,專著4部。1986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特等獎1991有突出貢獻科學家政府特殊津貼1996國家海洋局科學技術特等獎1997國家海洋局科學技術二等獎。出生於1950年2月,漢族,教授,九三學社社員,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動物學。長期從事動物學教學和蛛形綱動物區系分類、動物地理學和無脊椎經濟動物開發利用研究。* * *建立了320個新種,5個新屬和2個新亞科。近年來主持和參與國家、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3項,其中包括國家八五、九五、十五重大項目子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項;主編或參編專著8部;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10余篇(其中SCI索引5篇)。首次對具有重要科學意義和經濟價值的中國原生蜘蛛進行修訂和研究,是國內該領域的學術帶頭人。解放後,作為國內學者,他首次在國內外期刊上獨立發表盲蛛綱壹新種。其研究成果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關註,並被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世界著名蛛形綱動物Platnick博士在《世界蜘蛛進展》中引用,被我國農林植保工作者和生態研究者廣泛引用和應用。世界著名的蛛形綱動物學家哈佛大學的李維教授評論說,《中國動物群·蚧科》是“...這壹記錄及其有用性為世界其他地方的類似記錄提供了壹個範例”(英文原文見《蛛形學雜誌》,1999,第8卷,第1號);《中國動物誌·章魚》對中國章魚作了全面系統的研究總結。2002年完成後,得到了國家科技學術著作出版基金的資助。2003年出版後,受到國內外專家的壹致好評。例如,日本蛛形綱動物小野,h .在這本雜誌上評論說:“........

蛛形綱動物標本的收集和保存量近65438+萬,有300多種類型的標本。目前正在進行中國原翅目分類和生物地理學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該類動物為蜘蛛目原始洞穴群,是歷史生物地理學研究最理想的類群),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十五”重大項目“中國動物群蜘蛛目暗蛛科”子項目的編纂。

承擔本科生、博士生、博士生的教學任務。目前有6名博士生和7名碩士生,研究方向為蜘蛛目、盲蛛目和蠍目的多樣性和系統學、蜘蛛生態學和蜘蛛毒液毒理學。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動物學會蜘蛛學專業委員會主任,《蜘蛛學雜誌》和《河北大學學報》編委。女,1955年5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民進黨員,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研究方向為微生物多樣性和系統進化生物學。

1982年2月,河北大學微生物學專業本科畢業;1988年10月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獲理學碩士學位;1998年6月畢業於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獲微生物學學士學位;並於1999年6月獲得理學博士學位。6月講師1988,6月副教授1993,6月教授1998。1996被聘為水產生物學專業碩士生導師,1998被聘為微生物學專業碩士生導師。2004年被聘為動物學博士生導師。現任河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河北大學微生物研究所所長,生物學碩士研究生導師組組長。河北省微生物生物多樣性研究與應用重點實驗室主任,河北省生物工程重點學科帶頭人。中國農業大學微生物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埃及開羅大學微生物學碩士和博士論文外國評審員。中國微生物學會理事,河北省微生物學會理事長。中國民主促進會第九屆中央委員,第五、六屆河北省委委員,第五、六屆保定市委副主席。第九屆河北省政協常委。男,漢族,1963+00年6月出生,博士,以色列留學博士後,教授,博士生導師。1985畢業於陜西師範大學生物系獲學士學位,1988畢業於新疆農業大學植物學專業獲碩士學位,1998畢業於西北農業大學植物營養專業獲博士學位,1999-2001在以色列貝蘭大學生態實驗室完成博士後研究。1988-2002年在西北A&F大學植物教研室工作,2003年6月被介紹到河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現為河北大學植物學學科帶頭人,植物學碩士研究生導師組組長,動物學博士研究生導師,河北省第二屆學位委員會評審組農學與農業工程學科組召集人,中國植物區系分類專業委員會植物學學會會員,中國菌根聯合會會員,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項目、科技部傑出青年基金國際合作項目評審專家,教育部研究生優秀推薦教材評審專家,河北省科技項目評審專家,保定市高新專家庫成員。 西北A&F大學教授,植物學博士點博士生導師,《生物技術通報》編委。男,9月出生,1964,黨員,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研究方向為細胞、發育生物學、水生動物學。

1991 7月獲得江西大學碩士學位;1991 8月至9月到北京大學生物系高級生理學班進修;4-5月1992到內蒙古大學動物胚胎中心進修;1995-65438+1995年8月8日到揚州大學畜牧獸醫系“轉基因中心”進修;1998年6月獲得華東師範大學理學博士學位;5438年6月至2000年2月,廈門大學博士後(從事海洋生物研究的研究流動站)期滿離站。2002年6月被授予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甲殼動物學會會員,中國動物學會、中國生理學會、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中國海洋湖泊學會會員,河北省動物學會常務理事。國家自然基金函審專家庫成員;《河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編輯委員會成員。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城建環保工作委員會專家咨詢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