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松樹和仙鶴組成的圖案表示的寓意

松樹和仙鶴組成的圖案表示的寓意

松樹和仙鶴組成的圖案寓意長壽。

中國人民把松樹作為堅定、貞潔、長壽的象征。

仙鶴被認為是吉祥符號。在中國歷史上被公認為壹等的文禽。明朝和清朝給丹頂鶴賦予了忠貞清正、品德高尚的文化內涵。文官的補服,壹品文官繡丹頂鶴,把它列為僅次於皇家專用的龍鳳的重要標識,因而人們也稱鶴為“壹品鳥”。

人們也把鶴作為高官的象征。壹幅鶴立在潮頭巖石上的吉祥紋圖,取“潮”與“朝”的諧音,象征像宰相壹樣“壹品當朝”;仙鶴在雲中飛翔的紋圖,象征“壹品高升”;日出時仙鶴飛翔的紋圖,象征“指日高升”。?

其實,傳說中的仙鶴,就是丹頂鶴,它是生活在沼澤或淺水地帶的壹種大型涉禽,常被人冠以“濕地之神”的美稱。它與生長在高山丘陵中的松樹毫無緣份。但是由於丹頂鶴壽命長達50~60年,人們常把它和松樹繪在壹起,作為長壽的象征。?

東亞地區的居民,用丹頂鶴象征幸福、吉祥、長壽和忠貞。在各國的文學和美術作品中屢有出現,殷商時代的墓葬中,就有鶴的形象出現在雕塑中。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鐘,鶴體造型的禮器就已出現。

擴展資料

早在2100年前,河北滿城漢墓出土的漆器上,就清晰地繪有丹頂鶴的圖案。漢景帝(公元前156壹前143)時的路喬如曾作《鶴賦》,開頭就指出:丹頂鶴為“白鳥朱冠”。三國吳人陸璣在《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中更是作了細致的描述:“大如鵝,長腳,青翼,高三尺余,赤頂,赤目,喙長四寸余,多純白”。

唐朝詩人描寫丹頂鶴的句子尤其繁多,如薛能在《答賈支使寄鶴》中寫道:“瑞羽奇姿踉蹌形,稱為仙馭過青冥”。白居易在《池鶴》中說:“低頭乍恐丹砂落,曬翅常疑白雪消”。張賁也有:“渥頂鮮毛品格馴,莎庭閑暇重難群。”的句子。

可見古人認為,丹頂鶴的美,在於它的整個形體的和諧壹致,而這種美的奧秘之處,無疑是因為它在那玉羽霜毛之上還具有壹個渥(朱)頂、丹砂,顯得典雅而風流,令人難以忘懷。明朝王象晉的《群芳譜》中評價丹頂鶴:“體尚潔,故色白;聲聞天,故頭赤。”

以及:“丹頂赤目,赤頰青腳。”在丹頂鶴以及其他大多數鶴類中,都在頸項以上有鮮紅色的裸露皮膚,這種顏色實際是膚色和血色的交融。

松畫藝術:松樹具有陽剛之美,它的枝幹更是具有柔中有剛的特征,松的葉給人以清脫之感。它是我們民族心目中的吉祥樹,是常青不老的象征。

松樹,有的像虬龍,故稱虬松,其枝幹多變,直處坦率,彎曲內含,顯出龍探青山之狀;也有的曲中有直,變化非凡,似蛟龍入海之態;有的巨臂遮天,挺拔剛毅,有拔地鉆雲騰飛之勢也。松樹是山水畫中應用最多的樹木之壹,無論是曠野還是山巔,都生長有松樹。

松樹還可以作為主體形象表現。生長在肥沃平地的松樹高大茂盛,常常挺拔高入雲際;生長在山石空隙的,常常蜿蜒曲折,盤地如蒼龍。它們***同的特點是:生長到壹定年齡,枝幹就不再往高處長,而枝多橫出,形成傘狀,“枝如遊龍,葉如翔鳳”。

畫松,首先要“有情而動”,唐末五代山水畫大師荊浩,他見到體態優美的松樹,就“因警其異,遍而賞之。

明日攜筆復寫之,凡數萬本,方如其真”。這個“真”,不是形同照相,而是抓住了松樹的靈魂,因此才能描繪出松樹的“皮老蒼蘚,翔鱗乘空”“蟠虬之勢,欲附雲漢”,或“抱節自屈”,或“回根出土”,正因為荊浩對松樹懷有深情,才能做到認真觀察與研究,悟到畫松的妙理。

百度百科-松樹

百度百科-丹頂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