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孝桓帝時,神仙王遠,字方平,降於蔡經家,……與經父母、兄弟相見。獨坐
久之,即令人相訪(麻姑)。”繼雲:“麻姑至,……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許。於頂中
作髻,余發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錦綺,光彩耀目,不可名狀。入拜方平,方平為
之起立。坐定,召進行廚。……麻姑自說雲:‘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
萊,水又淺於往者會時略半也,豈將復還為陵陸乎?’方平笑曰:‘聖人皆言海中復揚
塵也。’”又說:“麻姑鳥爪。蔡經見之,心中念言,背大癢時,得此爪以爬背,當佳。
方平已知(蔡)經心中所念,即使人牽經鞭之。謂曰:‘麻姑神人也,汝何思謂爪可以
爬背耶?’但見鞭著經背,亦不見有人持鞭者。”“宴畢,方平、麻姑命駕,升天而去,
簫鼓、道從如初焉。”①杜光庭《墉城集仙錄·麻姑傳》全抄上文,僅在傳前冠壹句雲:
“麻姑者,乃上真元君之亞也。”
《神仙傳·王遠傳》所記內容略同。但上述二傳皆無王遠與麻姑有親屬關系的記述,
而《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後集》卻謂:“麻姑乃王方平之妹,修道得仙。”②自為後人所
增益者。
葛洪《麻姑傳》以其所具有的豐富想象力而聞名於後世。
其“東海三為桑田”和“海中復揚塵也”,更成為後世著名的“滄海桑田”和“東
海揚塵”典故的來源。
在此《麻姑傳》和後世文人稱引的影響下,許多地方又有稱名麻姑的女仙出現。如
《太平廣記》卷壹百三十壹引《齊諧記》所記麻姑,為東晉孝武帝太元(376~396)時
人,稱“太元八年,富陽民麻姑”,後因吃蛇肉,“嘔血而死”。③《古今圖書集成·
神異典》卷二百七十引《太平清話》所記麻姑,“姓黎,字瓊仙,唐放出宮人也。”④
同書卷二百三十七引《登州府誌》所記麻姑,為“後趙麻秋女,或雲建昌人,修道於牟
州東南姑余山,飛升,政和中封真人。”⑤,以上麻姑皆偶然同名,或有意附會而取此
名。其次,壹些地方又出現麻姑山、麻姑洞、麻姑廟。唐顏真卿《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
壇記》雲:“按《圖經》,南城縣有麻姑山,頂有古壇,相傳雲麻姑於此得道。”⑥
《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謂江西寧國府東有麻姑山,“麻姑嘗修道於此,丹竈尚存。
又嘗居建昌,山故亦號麻姑。”⑦宋洪邁《夷堅丙誌》卷四稱:“(四川)青城山相去
三十裏,有麻姑洞,相傳雲亦麻姑修真處也。”⑧《異苑》卷五載:“秦時丹陽縣湖側
有梅(壹作麻)姑廟。姑生時有道術,能著履行水上。後負道法,婿怒殺之,投屍於水,
乃隨流波漂至今廟處鈴(嶺)下。”⑨大都亦為托名麻姑而來。
《神仙傳》中之麻姑,原是親見“東海三為桑田”的仙人,是長壽不死者,故後世
多以之象征長壽,至遲在明代即有畫家作“麻姑獻壽圖”,以為人祝壽之禮品。
註:
①③ 《太平廣記》第2冊369~370頁,第3冊926~927頁,中華書局,1961年
② 《道藏》第5冊465頁,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聯合出版,1988年
④⑤⑦ 《古今圖書集成》第51冊62140頁,62500頁,62186頁,中華書局、巴蜀書社,1986年
⑥ 《全唐文》第4冊3424頁,中華書局,1982年
⑧ 《夷堅誌》第1冊391頁,中華書局,1981年
⑨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42冊520頁,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