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孔子整理了哪些古代典籍

孔子整理了哪些古代典籍

孔子整理了《詩》、《書》、《易》、《禮》、《樂》、《春秋》這六種古代典籍。

1、《詩》:後稱《詩經》,包括“頌”、“雅”、“風”,編集了距今兩千五百年至三千年之間的歌詩***305篇。這是中國由口頭文學轉化為書寫文學的第壹部詩集,被稱為中國文學的源頭,與希臘史詩、莎士比亞戲劇並稱世界古代三大文學名著。

2、《書》:即《尚書》,又稱《書經》,是夏、商、周三代歷史檔案文獻。《尚書》就是上古的書,上起堯舜,止至東周,是中國最早的政事史料匯編,記錄了距今四千年到兩千六百年間的若幹政事活動,涉及政治、軍事、哲學、宗教、法律、地理、歷法等諸多領域,是研究古史不可缺少的歷史文獻資料。

3、《易》:原本是蔔筮用書,但它含有豐富的哲學思想,也有許多社會史料和文學資料。孔子五十歲時鉆研《易》,發現了它的哲學價值。孔子是第壹位把《易》作為哲學來讀、來講的學者,從而確定了這部文獻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

4、《禮》:又稱《禮經》,實際指《儀禮》17篇。這17篇,全是周代禮儀的詳細記錄,記錄婚、冠、喪、祭等禮節儀式的過程及其具體安排,其中保留了我們民族原始禮儀的若幹成分。

5、《樂》:又稱《樂經》。孔子特別愛好音樂,也精通音律。他認為音樂的功用是陶冶人的情操,激發人的情感。如何運用音樂,既關系人的意誌,也影響社會風氣和國運興衰,所以他推重壹些樂曲,也堅決反對壹些樂曲。《樂經》是他推崇的樂曲的曲譜,也有壹部分理論說明文字。

6、《春秋》:《春秋》本來是魯國歷代史官逐年逐月大事記的名稱,孔子依據魯國的史記,參考其他國的史冊,以魯國紀年及十二公年次為序,進行整理修纂。因為孔子編著的這本書,中國歷史分期便把這個時期稱為春秋時期。孔子將其作為教學用書,就是當時的近代史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