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清明這首詩是誰寫

清明這首詩是誰寫

杜牧

清明這首詩描寫清明節氣特征,有時春光明媚,花紅柳綠,有時卻細雨紛紛,綿綿不絕。發了孤行路之人的情緒和希望,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和孤寂之感。

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人個個落魄斷魂。描述清明時節主人公雨中趕路的愁苦心境和問詢牧童的瞬間情形,抒發異鄉思親的沈痛心情。

杜牧在池州清明節外出時不見陽光,遭遇細雨紛紛。他看見路上行人吊念逝去親人,傷心欲絕。詩人融景傷懷至極,而又要冒雨趕路,雨濕衣衫,春寒料峭。詩人希冀借酒消愁。

清明節,傳統有與親友結伴踏青、祭祖掃墓的習俗。可是詩中的行人卻獨自在他鄉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獨、淒涼的,再加上春雨綿綿不絕,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煩亂和惆悵,情緒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

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萬年(今陜西省西安市)人,字牧之。杜佑之孫。唐代文學家?[27]?、大和進士。歷任淮南節度使掌書記、監察禦史、宣州團練判官、殿中侍禦史、內供奉、左補闕、史館編撰、司勛員外郎以及黃、池、睦、湖等州刺史。晚年長居樊川別業,世稱杜樊川。

性剛直,不拘小節,不屑逢迎。自負經略之才,詩、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宮賦》為最著,詩作明麗雋永,絕句詩尤受人稱贊,世稱小杜。與李商隱齊名,合稱“小李杜”。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題烏江亭》等,膾炙人口。年輕時即好讀兵書,曾註曹操所定《孫子兵法》十三篇。

又著《罪言》《戰論》《守論》《原十六衛》等文論當代兵事。會昌三年(843年),昭義軍亂,上書李德裕論用兵之法,為德裕采納。著有《樊川文集》。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樊川詩集註》《樊川文集》

然而行人不甘沈湎在孤苦憂愁之中,趕快打聽哪兒有喝酒的地方,讓自己能置身於人和酒的熱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