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手足口病有什麽癥狀?如何看待?

手足口病有什麽癥狀?如何看待?

手足口病是壹種暴發性傳染病,主要由柯薩奇病毒引起,壹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夏秋季最常見,任何年齡均可發生,尤其是3歲以下兒童。這種病毒寄生在兒童的咽、唾液、皰疹和糞便中。不僅可以通過唾液、打噴嚏、咳嗽、說話時的飛沫傳播給其他孩子,還可以通過手、日用品、餐具間接傳播。壹旦流行,很多孩子都會被感染,被感染的孩子手、腳或口腔黏膜會出現水痘樣皰疹,所以稱之為手足口病。

傳輸路徑:

手足口病的罪魁禍首是腸道病毒。可引起該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和腸道病毒71最為常見。

腸道病毒主要通過胃腸道或呼吸道傳播,也可通過接觸患者皮膚上的水皰和分泌物傳播。傳播途徑有:

*大人從外面把病毒帶回家,通過接觸或飛沫傳染給寶寶;

*嬰兒接觸無癥狀父母或患病嬰兒的口鼻分泌物;

*在托兒所、幼兒園,玩具往往成為嬰兒疾病的傳播媒介,尤其是毛絨玩具,更容易儲存大量病毒;

*因食用被含病毒糞便汙染的食物而感染。

寶寶發病前幾天,咽喉和糞便中有病毒,腸道排泄病毒的時間可持續數周,發病後壹周內腸道病毒的傳染性最高。腸道病毒在家庭中感染率較高,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更容易感染。

●要加強對手足口病的認識。因為這種病的早期臨床表現類似感冒癥狀,如發熱、咽痛等。口腔潰瘍常被誤診為單純性口腔炎。因此,如果家長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間發現寶寶出現發熱、皮疹或口腔潰瘍等癥狀,應及時到醫院進行早期診斷和治療,以免耽誤病情。

●就地隔離以避免接觸。有手足口病征的孩子不應該被送到托兒所或幼兒園;家中隔離治療也應與其他患兒的住處分開,用具和玩具應分開;病好了才能回學校,以免傳染給其他孩子。

●把病從口入關。防止糞便、口鼻分泌物汙染水和食物,徹底處理兒童的大小便,使用前對布尿布進行清洗消毒,經常對兒童的奶瓶和用具進行消毒,防止兒童隨便食用不可靠的食物和飲料。

●養成衛生習慣。教育寶寶從小養成衛生習慣,改掉吮手指的壞習慣,遠離垃圾和不潔環境;養成遊戲後、飯前、便後用肥皂徹底洗手的習慣。

●加強環境衛生。托幼機構、玩具、公共遊泳池等的環境。必須嚴格消毒,最好通過衛生防疫部門指導治療。註意糞便的無害化處理,絕不允許水汙染。

●根據臨床經驗,“紫草豆粥”小方子可以預防手足口病。藥方是紫草根、綠豆、赤小豆、粳米、甘草,香甜可口,治病防病。

表現形式:1。大多數孩子都是突然發病。首先,他們發高燒,體溫在38度以上。同時伴有頭痛、咳嗽、流鼻涕等癥狀。體溫越高,病程越長,病情越嚴重。

2.在發燒的同時或之後1-2天,孩子的口腔黏膜和嘴唇可以看到皰疹。皰疹爆發後會形成潰瘍,疼痛劇烈。孩子經常表現出煩躁、哭鬧、流口水、不吃飯等不適。

3.65438+口腔皰疹後0-2天,孩子的手掌、腳底、小屁股上可見皮膚斑丘疹,多在腳底。皰疹呈圓形或橢圓形,小如米粒,大如豌豆,質硬,周圍有混濁的液體疹。

4.兒童手足口病的皮疹很少出現在軀幹和面部,壹般7天左右就會消失,不會造成疤痕,也不會留下痕跡。

5.兒童手足口病屬於輕度自愈性疾病。大多數患兒預後良好,少數重癥患兒可能並發心肌炎、腦炎,但這種可能性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