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未濟卦·《周易》原文註解與鑒賞

未濟卦·《周易》原文註解與鑒賞

未濟卦 《周易》

(下坎上離)

《未濟》:亨,小狐汔濟,濡其尾,無攸利。

《彖》曰:“《未濟》,‘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濟’,未出中也。‘濡其尾,無攸利’,不續終也。雖不當位,剛柔應也。”

《象》曰:“火在水上,《未濟》;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初六:濡其尾,吝。

《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極也。”

九二:曳其輪,貞吉。

《象》曰:“‘九二’‘貞吉’,中以行正也。”

六三:未濟,征兇。利涉大川。

《象》曰:“‘未濟,征兇’,位不當也。”

九四: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於大國。

《象》曰:“‘貞吉,悔亡’,誌行也。”

六五:貞吉,無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象》曰:“‘君子之光’,其暉吉也。”

上九:有孚於飲酒,無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象》曰:“‘飲酒’‘濡首’,亦不知節也。”

〔註釋〕 未濟:卦名,象征事情未獲得成功。汔(qì):借為“塑”,直行。濟:渡水。濡(rú):沾濕。柔得中:第五爻為陰爻,居上卦之中位。未出中:未出於中道。不續終:不能繼續前進,未能渡過河去。不當位:第壹、三、五爻為陰爻,卻居陽位,而第二、四、六爻為陽爻,卻居陰位。剛柔應:指上下兩卦相對應的爻位上的爻象相反,即第壹與第四、第二與第五、第三與第六爻都為陰陽相對。慎:審慎。辨物:辨別各種事物。居方:處於某種位置、地位。濡其尾:見《既濟》卦註釋。極:當作儆,警戒的意思。壹說“不知極”當解為“不知之極”。  曳其輪:見《既濟卦》註釋。震:當是人名,是周的君或臣。用:虛詞,無義。鬼方:國名,古代狁部落之壹,是當時中國西北的壹個強族。大國:指殷國。光:光輝也。孚:同“俘”。有孚(fú):《象傳》解為有誠信。暉:光輝也,這裏用作動詞。孚:這裏意為“罰”。有孚:《象傳》理解為有誠信。濡其首:這裏是指飲酒過量,以致酒潑其頭。是:正也。節:節制,不知節即是酗酒過度。

(施忠連)

?

〔鑒賞〕 未濟卦在《周易》中位居第六十四,是最後壹卦。它與第六十三位的既濟卦既為綜卦,又為錯卦,所以叫做“錯綜卦”。“濟”意為渡河,“未濟”從字面上是說沒有渡過河,表示的意義是壹件事沒有完成。結束《易經》的壹卦卻以“未濟”命名,表明任何壹個完成都是未完成的終結,是新問題的產生,是邁向新目標的開始。

未濟卦中的彖辭主要通過分析卦象來說明這壹哲理,由此我們能夠把握成與未成、終結與開始、新與舊、生與死的辯證法。未濟卦的前面壹卦,即既濟卦第壹、三、五爻全是陽爻,都處於陽位,而第二、四、六爻全是陰爻,並且都處於陰位,陰陽全都各得其位,這在《周易》全部六十四卦中是絕無僅有的,表明事情獲得了應有結果。與此相反,未濟卦陰陽爻均不得其位,在六十四卦中也只有此卦如此,表示事情沒有成功,但是《彖傳》指出:“雖不當位,剛柔應也。”這就是說新的對立面、新的矛盾產生了,新的變化正在醞釀之中。這也意味著改變舊局面的新契機、又壹輪發展的新趨勢在形成,新的生命在萌發。

所謂“剛柔應”是按照象數學對兩經卦(即上下兩個三爻卦)爻象的壹種對比分析。未濟卦雖然陰陽爻不得正位,但上下兩經卦各爻陰陽相應,就是說下卦坎和上卦離相對應的爻位(即下卦第壹爻與上卦第壹爻相對應,第二、三爻依此類推)上的爻象陰陽相反。這也使本卦充滿了活力。而從兩經卦所代表的事物來看,下卦坎是水,上卦離是火,水勢往下,火勢向上,上下背道而馳,互不相交,表明事情未獲成功,與卦名和卦義相壹致。但是水火之性相反。水火相遇,兩者相勝相克,象征對立面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感,在易學家看來生命的活力就在於此。因此,未濟卦象意味著事物內部蘊藏著能動的力量,前途是有希望的,雖然現在形勢仍很嚴峻,需要謹慎小心,量力而行。

由上可見“既濟”與“未濟”、既成與未成、舊與新、死與生的相生相續,相互更替,構成了宇宙生生不息的無限過程。在《周易》中這種徹底的變易觀作為壹種極其深邃的智慧,是十分自覺的意識,滲透於它的全部符號和文字之中,用以分析和說明任何壹個實際的和理論的問題。這種觀念是破除停滯的觀點、無所作為的思想、保守的傾向的非常銳利的理論武器。

《周易》並不滿足於對宇宙普遍法則、必然趨勢的壹般描述,它的主要興趣是在研究人們如何按照這種普遍的法則指導自己的實踐活動,以取得成功。它看到了成與未成的對立統壹和相互聯系,但是它並不主張相對主義的詭辯,不認為成就是未成,未成就是成。它的主旨、它的最高智慧表現在以最有效的方式將未成轉變為成。在未濟卦中,《彖傳》提出“中”的觀念對於這種轉化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中”是《周易》所推崇的主要觀念之壹,也是《易傳》用以解釋卦名、卦象、爻象和爻辭的壹個基本的理論工具。從象數學上看,中是指上下兩經卦的中位,即壹個六爻卦中的第二爻和第五爻。而從哲學上看,中則是表示正道、中道、中庸之道,其基本意義是不偏,即正直、正確;無過無不及,即不過頭,不走極端;采取合乎特定情勢的態度、方式和方法,要符合特定時間中的外部條件;不同的因素之間的協調和平衡。在《易傳》中,幾乎所有六十四卦的吉和兇都同爻象是否處中、所喻示的人是否行中道相關。由於如此強調中的重要性,在《周易》中,中就成為取得成功的必備條件。

未濟卦辭在推出卦名之後即斷為“亨”,事情並未成功為什麽會“亨”?《彖辭》的說法是因為“柔得中”。這是指第五爻為陰,是為“柔”,但處於上卦之中位,故雲“柔得中”。在中國哲學話語中,柔本來是指被支配的、柔弱的、弱小的方面,顯然,對於企求成功的人來說,這種爻象是不會令人鼓舞的,但是,壹個“中”字卻有扭轉乾坤的力量,可以使未成功之事亨通。《彖辭》要說的意思顯然是,壹個人力量弱小但如果被安排在適當的位置,行正道,采取適當的方法,其事業也會獲得發展。同樣,卦辭之所以說“小狐汔濟,濡其尾,無攸利”,是因為“未出中”。從爻象看,第二爻在下卦之中,下卦坎為水,為險,因此陷於水,處於危險之中,未能出;而從文字上說,小狐貍過河結果不好,是由於小狐沒有采取恰當的方法,以至於深陷水中,尾被浸濕。這是要告誡那些缺乏經驗、卻又自以為是的新手做事不能莽撞,必須善於學習,采取正確的方法解決面臨的問題。值得註意的是,這裏對中的理解是十分靈活的,不硬套僵死的模式。因為《周易》所說的中不是固定的,沒有不變的標準,它是要保持動態的平衡,就像朱熹所說,在冬天喜歡熱,合乎中;在夏季尋求凉,也就是講求中。

總之,《周易》所勾畫的世界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平衡總是暫時的,任何壹個完成都只是壹個環節的終止,壹個階段的終點。陰陽之間的不平衡和互動會打破原有的平衡,展開新的環節和階段,尋求新的平衡,世界就是在平衡與不平衡、成與未成的無窮更替中不斷前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