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名字的由來
大熊貓古稱貔貅、白豹,最早出現於《詩經》。以後又由此二名派生出許多古名。明代曹學_所著《蜀中廣記》卷五十九《方物記》章內,歷數了大熊貓古名:貘、貊、白豹、猛食獸、猛豹和鐵食獸等。也有的古籍中把它解釋為壹種似豹而又兇猛的野獸。
擔任世界大熊貓研究中心主任的中國專家組副組長、南充師範學院教授胡錦矗經細心考證確認:大熊貓在古籍中的名稱有20多個。諸如貔貅、白豹、執夷、貘摯獸、皮裘、角端、幹將(指雄獸名)、貅或莫邪(指雌獸名)、貘、貊或、玄貘、貘、白狐、猛豹、猛氏獸、嚙鐵、食鐵獸、林雲等古名。
到了近代,中國最初通用名稱是貓熊或大貓熊。50年代初,重慶北碚博物館首次展出時,說明標題橫書“貓熊”二字,當時參觀者還習慣地把貓熊更名為熊貓了。以後約定俗成,大熊貓的名稱被國人所公認。
在四川大熊貓產地,大熊貓多被稱為白熊,或老熊、花熊。
大熊貓的別名還有華熊、竹熊、銀狗和大浣熊等。大熊貓與浣熊親緣關系很近,但較之浣熊為大。銀狗,這是因為小熊貓又叫金狗,大熊貓體色白故而稱其銀狗。竹熊,則以它食竹而似熊命其名。華熊,說明它是中華民族所有的珍奇異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