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作文素材名人事例:王羲之

作文素材名人事例:王羲之

 在平凡的學習生活中,很多人都不知道怎麽寫作文,如果有不錯的作文素材,就好辦了!為了幫助大家積累更多作文素材,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作文素材名人事例:王羲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作文素材名人事例:王羲之 篇1

 王羲之,字逸少,曾官居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世稱王右軍,生於公元303年,卒於穆帝升平五年,即公元361年,終年59歲。其所處時代正是戰亂紛飛、政治黑暗之時。因與權貴王述不睦,故辭官誓墓,終老東土。

 酷愛書法,苦練成才

 王羲之自幼酷愛書法,幾十年來契而不舍地刻苦練習,終於使他的書法藝術達到了超逸絕倫的高峰,被人們譽為“書聖”。

 王羲之出身於壹個書法世家的門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導;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當時的書法名手。

 王羲之七歲那年,拜女書法家衛鑠為師學習書法。王羲之臨摹衛書壹直到十二歲,雖已不錯,但自己卻總是覺得不滿意。因常聽老師講歷代書法家勤學苦練的故事,使他對東漢“草聖”張芝的書法產生了欽羨之情,並決心以張芝的“臨池”故事來激勵自己。

 王羲之13歲那年,偶然發現他父親藏有壹本《說筆》的書法書,便偷來閱讀。他父親擔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傳,答應待他長大之後再傳授。沒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請求父親允許他現在閱讀,他父親很受感動,終於答應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練習書法很刻苦,甚至連吃飯、走路都不放過,真是到了無時無刻不在練習的地步。沒有紙筆,他就在身上劃寫,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劃破了。有時練習書法達到忘情的程度。壹次,他練字竟忘了吃飯,家人把飯送到書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著墨吃起來,還覺得很有味。當家人發現時,已是滿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臨池書寫,就池洗硯,時間長了,池水盡墨,人稱“墨池”。現在紹興蘭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廬山歸宗寺等地都有被稱為“墨池”的名勝。

 王導與王敦十分器重羲之。當時陳留人阮裕名聲很大,做王敦的主簿。王敦曾對羲之說:“妳是我們王家最優秀的子弟,妳的成就應當不比阮主簿差。”阮裕也對王羲之有美譽,將其與王承、王悅並稱為“王氏三少”。周顗是當時人物品鑒的專家,經他品評給予肯定的人物,身價倍增。十三歲那年,王羲之去拜見名士周顗。王羲之位次在眾人之末。周顗觀察王羲之後,覺得他是個奇異的人物。當時以牛心為貴,眾客人都還沒吃呢,周顗先割下壹塊牛心,給王羲之先吃。於是王羲之名聲大噪,開始為世人所知。

 為了練好書法,他每到壹個地方,總是跋山涉水四下鈐拓歷代碑刻,積累了大量的書法資料。他在書房內,院子裏,大門邊甚至廁所的外面,都擺著凳子,安放好筆,墨,紙,硯,每想到壹個結構好的字,就馬上寫到紙上。他在練字時,又凝眉苦思,以至廢寢忘食。

作文素材名人事例:王羲之 篇2

 王羲之是我國東晉時的大書法家。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華出眾,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薦他做官。他做過刺史,當過右軍將軍(大家也稱他王右軍)。

 王羲之從小喜愛寫字。據說平時走路的時候,也隨時用手指比劃著練字,日子壹久,連衣服都劃破了。經過勤學苦練,王羲之的書法越來越有名。當時的人都把他寫的字當寶貝看待。

 據說有壹次,王羲之到壹個村子去。有個老婆婆拎了壹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那種竹扇很簡陋,沒有什麽裝飾,引不起過路人的'興趣,看樣子賣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著急。

 王羲之看到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說:“妳這竹扇上沒畫沒字,當然賣不出去。我給妳題上字,怎麽樣?”

 老婆婆不認識王羲之,見他這樣熱心,也就把竹扇交給他寫了。

 王羲之提起筆來,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就還給老婆婆。老婆婆不識字,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

 王羲之安慰她說:“別急。妳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

 王羲之壹離開,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集上的人壹看真是王右軍的書法,都搶著買。壹籮竹扇馬上就賣完了。

 許多藝術家都有各自的愛好,有的愛種花,有的愛養鳥。但是王羲之卻有他特殊的癖好。不管哪裏有好鵝,他都有興趣去看,或者把它買回來玩賞。

 山陰地方有壹個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給他寫壹卷《道德經》。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輕易替人抄寫經書的。後來,他打聽到王羲之喜歡白鵝,就特地養了壹批品種好的鵝。

 王羲之聽說道士家有好鵝,真的跑去看了。當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見到河裏有壹群鵝在水面上悠閑地浮遊著,壹身雪白的羽毛,映襯著高高的紅頂,實在逗人喜愛。

 王羲之在河邊看著看看,簡直舍不得離開,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這群鵝賣給他。

 那道士笑著說:“既然王公這樣喜愛,就用不到破費,我把這群鵝全部送您好了。不過我有壹個要求,就是請您替我寫壹卷經。”

 王羲之毫不猶豫地給道士抄寫了壹卷經,那群鵝就被王羲之帶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