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敦煌莫高窟的佛像,為什麽要修在沙漠裏?

敦煌莫高窟的佛像,為什麽要修在沙漠裏?

最流行的說法是聖地異象說。據說在前秦宣昭帝苻堅的建元二年(366)的壹個傍晚,沙門樂尊雲遊經過鳴沙山在壹出山丘旁休息時,突現奇像:整個鳴沙山被佛光籠罩,佛光中有千萬尊金光閃耀的佛像若隱若現。隨著古代“絲綢之路”的開通,敦煌這座西域地處戈壁沙漠的偏僻之地逐漸成為河西走廊中貿易中轉的必經之地,世界各國商賈開始雲集於此。

樂尊贊嘆不已,連忙附身跪地虔誠祈禱,樂尊認為此地是佛教聖地,便主持僧眾在此地開鑿了第壹座洞穴,並建造了佛像。

古時候商賈經商,最註重平安、財運,因此最信奉佛教。各地的商賈巨富便紛紛出資開鑿石窟,雕刻佛像,尊崇佛教,莫高窟的石窟族群日漸壯大。在唐代時期達到巔峰,形成了“千窟爭榮”的繁榮之勢。

莫高窟是否真的像傳說那般是因為聖地異象才選址於此,我們不得而知。但據考古學家考據分析,莫高窟選擇在鳴沙山這種荒漠戈壁這種地理環境是有壹定的道理的。敦煌地處荒漠戈壁之地,四周風沙所覆蓋。

石窟中的佛像很容易被風沙所侵蝕,而鳴沙山的巖質是砂礫石,非常堅硬且耐腐蝕。敦煌石窟坐西朝東,與三危山隔河相望。

每逢夏季東風吹來,三危山成為遮擋風沙的天然屏障,而冬天到來,西風卷著風沙從石窟背側襲來,拂過洞窟頂部,風沙又不會灌入洞內。

在整個戈壁灘中能尋找到這樣壹塊風水寶地是十分難得的,在如此惡劣的自然條件下,莫高窟飽經風霜洗禮千年而依然完好完好的保存大量的佛教藝術雕塑和壁畫,實在是中華民族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