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山海經的文學文化常識

山海經的文學文化常識

1.了解山海經的文學常識

《山海經》是先秦重要古籍,是壹部富於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地理書,全書***計18卷,包括《山經》5卷,《海經》8卷,《大荒經》5卷。

內容包羅萬象,主要記述古代地理、動物、植物、礦產、神話、巫術、宗教等,也包括古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除此之外,《山海經》還以流水帳方式記載了壹些奇怪的事件,對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較大的爭論。

最有代表性的神話寓言故事包括誇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工撞天、羿射zhidao九日等。具體成書年代及作者已無從考證,普遍認為其並非成書於壹時,也不是壹個作者寫的。

2.阿長與山海經文學常識

作者簡介魯迅(1881~1936)浙江紹興人,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作筆名在《新青年》發表了魯迅的被視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壹篇白話短篇小說的《狂人日記》﹐充滿了對封建社會和家族制度﹑封建道德傳統的批判精神。

奠定了新文化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誌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力。

中國當代魯迅著名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

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為中國文學的現代化做出了重要貢獻。也被人民稱為“民族魂”。

人稱“文教思革”。光緒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於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今紹興市)東昌坊口。

原名周樟壽,又名周樹人,字豫山、豫亭、豫才。筆名除魯迅外,還有鄧江、唐俟、鄧當世、曉角等。

小時享受著少爺般的生活,慢慢家境衰敗變得貧困。青年時代受達爾文進化論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

1898年魯迅從周樟壽更名為周樹人。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臺醫學院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此改變國民精神。

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新文化運動,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婚,夫人朱安。

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壹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

1918年首次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他的第壹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在此之前,他是壹名醫生,因戰亂奮起改行為作家。

魯迅生平是壹個“愛書如命”的人。1927年與許廣平女士結合,生有壹男名周海嬰。

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於上海。著作收入《魯迅全集》,作品及《魯迅書信集》,並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

1981年出版了《魯迅全集》(***十六卷)。2005年出版了《魯迅全集》(***十八卷)。

他的著作主要有《祝福》、《阿Q正傳》、《狂人日記》,《野草》,《朝花夕拾》《仿徨》《華蓋集》《吶喊》等。北京、上海、紹興、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

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小說《祝福》、《阿Q正傳》、《藥》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

文章主旨本文通過記敘“我”兒時與長媽媽相處的八件事,刻畫了壹位粗俗,迷信,守舊,愚昧但真誠善良,忠厚的普通保姆形象,表達了作者對長媽媽的尊敬、內疚、感激和懷念,祝願之情。通過寫阿長的特點,表達對當時婦女階層愚昧無知的同情。

3.阿長與《山海經》的文學常識 關於作品壹類的

《阿長與<;山海經>; 》是魯迅的壹篇回憶性敘事散文。選自魯迅的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原載於1926年3月25日《莽原》半月刊第壹卷第六期。現已被編入北師大七年級上期教材(五四學年段)與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6課。

本文通過記敘“我”兒時與長媽媽相處的八件事,刻畫了壹位粗俗,迷信,守舊,愚昧但真誠善良,忠厚的普通保姆形象,表達了作者對長媽媽的尊敬、內疚、感激和懷念,祝願之情。通過寫阿長的特點,表達對當時婦女階層愚昧無知的同情。

人物形象分析記人之作最忌事無巨細寫成壹篇流水帳,最怕把人物的鮮明性格淹沒在壹般性格的敘述之中。本篇在繁簡取舍方面極見功力。長媽媽的姓名、經歷,鮮為人知,便用三言五語帶過。長媽媽踏死哥兒最喜歡的隱鼠壹事,因在前壹篇《狗·貓·鼠》中已有敘述,本篇自然無需重復。而她的“討厭”之處,亦即喜歡“切切察察”和夜間睡成“大”字,要言不煩,卻寫得生動而具體。

個人覺得妳可以百科壹下。

4.《山海經》是壹部什麽樣的文學典籍

《山海經》是壹部先秦古籍,主要記述古代地理、物產、神話、巫術、宗教等,也包括古史、醫 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具有多方面的學術價值。

《山海經》全書3。 1萬多字,***18篇:五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4篇、大荒經4篇、又海內經1篇。

《漢書?藝文誌》作13篇,沒有把大荒經和海內經計算在內。這部書過去傳為 禹、益所作,現代多數學者認為,它成書非在壹時,作者亦非壹人。

大約是從戰國初年到漢代初 年楚和巴蜀地方的人所作,到西漢劉向、劉歆父子校書的時候才合編在壹起的。 《山海經》中所記述的內容,範圍很廣,其中原始神話、原始宗教的材料尤多。

許多散亡的 中國古代傳說,賴有此書得以保存其大概。如精衛神話、西王母神話、蚩尤與黃帝大戰於涿鹿之 野的神話、殷周民族的始祖神帝俊的神話以及著名的誇父神話、女媧神話等。

《山海經》中所記載的神話不僅數量最多,而且大多比較原始,情節比較完整,這在先秦古 籍乃至後世典籍中都是少有的。 它在神話學、宗教學上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同時,它對於古 代歷史、地理、物產、醫藥等方面也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5.《山海經》對於我國古典文化的影響有多大

山海經是從戰國初年到漢代初年,經多人寫集成的壹部古書,作者大概都是楚地的楚人。《山海經》是壹部以神話為主流的書,它的內容包括範圍龐大,它除了保存有大量的神話資料而然,還涉及到學術領域的各個方面,諸如宗教學、哲學、歷史學、民族學、天文學、地理學、動物學、植物學、醫藥衛生學等,此書內容包羅萬象,可以稱得上是壹部當時的生活日用百科全書。此書《五藏山經》的各經後面,大量列舉了祀神所用之物,有雄雞、犬、牡羊、圭、璧、璋、糈……等,而“糈”字在各經中所見最多。“糈,精米,所以享神。” 即是說巫師用精米來享神。《山海經》祀神物中多用糈,又有關於醫藥、咒禁、神怪等記敘。所以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裏說它“蓋古之巫書”,當是平情之論。

袁珂先生在《山海經校註.序》中曾這樣說:“《山海經》匪特史地之權輿,亦乃神話之淵府。”說《山海經》是中國神話的“淵府”(寶庫),是為歷來研究中國神話的學者眾所公認的。

魯訊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亦說《山海經》“蓋古之巫書”,又在《漢文學綱要》中說“蓋以記神事”。足以證明《山海經》是壹部極具神話研究價值的古書。

《山海經》成書於戰國至漢初。記載40個方國、550座山、300條水道,100多個歷史人物。400多神怪異獸。集地理誌、方物誌、民族誌、民俗誌、巫術以及大量原始神話於壹身。

古時學者大都認為《山海經》是夏禹、伯益所作,今天看來此說純屬無稽之談。無論是從其包羅萬象的內容上看,還是從各篇成書時間早晚不壹上看,《山海經》非出於壹時壹人之手,是集體編述而成。因為《山海經》的內容非常廣泛,是民間個人無力完成的,即使壹個氏族部落的領導集團也只能編成其中的壹部分。由於受古時地域、交通條件的限制,壹個部落不可能了解到各個的情況。所以,只能通過巫師口耳相傳累積,在大壹統的後世將其加以整理成書。而早期巫師的職責,決定了他們文化知識的結構,大凡天文、地理、歷史、宗教、生物、醫藥、帝王世系及重大技術發明等等,無不知曉,故《山海經》的內容十分駁雜。

《山海經》所記的山、水、國、民族、動物、植物、礦物、藥物等,除大部分是殊異的而外,也有壹部分是常見的。然而,無論其是殊異的還是常見的,都是上古歷史、地理、風俗的壹個側面。所以,要了解古代的山川地理、民俗風物、奇獸怪鳥、神仙魔鬼、金玉珍寶、自然礦物、神話故事,不可不讀《山海經》。

《山海經》中所保存的為人們所熟知的精衛填海、誇父追日、羿射九日、禹鯀治水、***工怒觸不周山等神話傳說,不僅是以幻想的形式反映了人與自然的矛盾,更重要的是給人們以積極鼓舞;而那些如太陽每天的東升西落、月亮每月的圓缺盈虧、壹年四季的寒暑變化等有關自然界的記述,不僅僅是上古人要為解釋自然現象而作,更重要的是給人們以探索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