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稱:“古之葬者,衣之以薪,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 ?郭。蓋取諸《大過》。”《經》曰:“葬者,藏也,欲人之弗得見也。”又曰: “蔔其宅兆,而安厝之。”以是為感慕之所也,魂神之宅也。朝市貿遷不可知,石 泉頹嚙不可常,是其謀及蔔筮,庶無後艱,斯則備於慎終之禮也。後代葬說出於巫 史,壹物有失,便謂災及死生,多為妨禁,以售其術,附妄憑妖,至其書乃有百二 十家。《春秋》:“王者七日而殯,七月而葬;諸侯五日而殯,五月而葬;大夫三 月,士庶人逾月而已。”貴賤不同,禮亦異數。此直為赴吊遠近之期,量事制法。 故先期而葬,謂之不懷也;後期不葬,謂之殆禮也。此則葬有定期,不擇年與月, 壹也。又曰:“丁巳,葬定公,雨,不克葬,至於戊午襄事。”君子善之。《禮》 “蔔先遠日”者,自末而進,避不懷也。今法己亥日用葬最兇,春秋是日葬者二十 余族。此葬不擇日,二也。《禮》:“周尚赤,大事用旦;殷尚白,大事用日中; 夏尚黑,大事用昏。”大事者何?喪禮也。此直取當代所尚,而不擇時早晚也。鄭 卿子產及子太叔葬簡公。於是,司墓大夫室當柩路,若壞其室,即平旦而堋;不壞 其室,即日中而堋。子產不欲壞室,欲待日中。子太叔曰:“若日中而堋,恐久勞 諸侯大夫來會葬者。”然子產、太叔不問時之得失,惟論人事可否而已。曾子曰: “葬逢日蝕,舍於路左,待明而行。”所以備非常也。按法,葬家多取乾、艮二時, 乃近夜半,文與禮乖。此葬不擇時,三也。《經》曰:“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 以顯父母。”《易》謂:“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而法曰:“官爵富 貴,葬可致也;年壽修促,子姓蕃衍,葬可招也。”夫日慎壹日,澤及無疆;德則 不建,而祚乃無永。臧孫有後於魯,不聞葬得吉也;若敖絕祀於荊,不聞葬得兇也。 此葬有吉兇不可信,四也。今法皆據五姓為之。古之葬,並在國都之北,趙氏之葬, 在九原,漢家山陵,或散處諸域,又何上利下利、大墓小墓為哉?然劉之子孫,本 支不絕,趙後與六國等王。此則葬用五姓不可信,五也。且人有初賤而後貴、始泰 而終否者。子文為令尹,三仕三已,展禽三黜於士師。彼冢墓已定而不改,此名位 不常,何也?故知榮辱升降,事關諸人,而不由於葬,六也。世之人為葬巫所欺, 忘擗踴荼毒,以期僥幸。由是相塋隴,希官爵;擇日時,規財利。謂辰日不哭,欣 然而受吊;謂同屬不得臨壙,吉服避送其親。詭斁禮俗,不可以法,七也。
帝又詔造《方域圖》及教飛騎戰陣圖,屢稱旨。擢太常丞。麟德中,以太子司 更大夫卒。生平豫修書及著述甚多。
子方毅,七歲能誦經。太宗聞其敏,召見,奇之,賜束帛。長為右衛鎧曹參軍。 母喪,以毀卒。布車從母葬,通人郎余令以白粥、玄酒、生芻祭路隅,世***哀之。
陳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其先居新城,六世祖太樂,當齊時。兄弟競豪 亻桀,梁武帝命為郡司馬。父元敬,世高貲,歲饑,出粟萬石賑鄉裏。舉明經,調 文林郎。
子昂十八未知書,以富家子,尚氣決,弋博自如。它日入鄉校,感悔,即痛修 飭。文明初,舉進士。時高宗崩,將遷梓宮長安,於是,關中無歲,子昂盛言東都 勝塏,可營山陵。上書曰:
“臣聞秦據鹹陽,漢都長安,山河為固,而天下服者,以北假胡、宛之利,南 資巴、蜀之饒,轉關東之粟,而收山西之寶,長羈利策,橫制宇宙。今則不然,燕、 代迫匈奴,巴、隴嬰吐蕃,西老千裏贏糧,北丁十五乘塞,歲月奔命,秦之首尾不 完,所余獨三輔間耳。頃遭荒饉,百姓薦饑,薄河而右,惟有赤地;循隴以北,不 逢青草。父兄轉徙,妻子流離。賴天悔禍,去年薄稔,羸耗之余,幾不沈命。然流 亡未還,白骨縱橫,阡陌無主,至於蓄積,猶可哀傷。陛下以先帝遺意,方大駕長 驅,按節西京,千乘萬騎,何從仰給?山陵穿復,必資徒役,率臒弊之眾,興數萬 之軍,調發近畿,督抶稚老,鏟山輦石,驅以就功,春作無時,何望有秋?雕氓遺 噍,再罹艱苦,有不堪其困,則逸為盜賊,揭梃叫呼,可不深圖哉!
且天子以四海為家,舜葬蒼梧,禹葬會稽,豈愛夷裔而鄙中國耶?示無外也。 周平王、漢光武都洛,而山陵寢廟並在西土者,實以時有不可,故遺小存大,去禍 取福也。今景山崇秀,北對嵩、邙,右眄汝、海,祝融、太昊之故墟在焉。園陵之 美,復何以加?且太原廥巨萬之倉,洛口儲天下之粟,乃欲舍而不顧,儻鼠竊狗盜, 西入陜郊,東犯虎牢。取敖倉壹抔粟,陛下何與遏之?
武後奇其才,召見金華殿。子昂貌柔野,少威儀,而占對慷慨,擢麟臺正字。
垂拱初,詔問群臣“調元氣當以何道?”子昂因是勸後興明堂、大學,即上言:
臣聞之於師曰:“元氣,天地之始,萬物之祖,王政之大端也。天地莫大於陰 陽,萬物莫靈於人,王政莫先於安人。故人安則陰陽和,陰陽和則天地平,天地平 則元氣正。先王以人之通於天也,於是養成群生,順天德,使人樂其業,甘其食, 美其服,然後天瑞降,地符升,風雨時,草木茂遂。故顓頊、唐、虞不敢荒寧,其 《書》曰:“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人於變時雍。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 月星辰,敬授人時。”和之得也。夏、商之衰,桀、紂昏暴,陰陽乖行,天地震怒, 山川神鬼,發妖見災,疾疫大興,終以滅亡,和之失也。迨周文、武創業,誠信忠 厚加於百姓,故成、康刑措四十余年,天人方和。而幽、厲亂常,苛慝暴虐,詬黷 天地,川冢沸崩,人用愁怨。其《詩》曰:“昊天不惠,降此大戾”,不先不後, 為虐為瘵,顧不哀哉!近隋煬帝恃四海之富,鑿渠決河,自伊、洛屬之揚州,疲生 人之力,泄天地之藏,中國之難起,故身死人手,宗廟為墟。逆元氣之理也。臣觀 禍亂之動,天人之際,先師之說,昭然著明,不可欺也。
陛下含天地之德,日月之明,眇然遠思,欲求太和,此伏羲氏所以為三皇首也。 昔者,天皇大帝攬元符,東封太山,然未建明堂,享上帝,使萬世鴻業闕而不昭, 殆留此盛德,以發揮陛下哉!臣謂和元氣,睦人倫,舍此則無以為也。昔黃帝合宮, 有虞總期,堯衢室,夏世室,皆所以調元氣,治陰陽也。臣聞明堂有天地之制,陰 陽之統,二十四氣、八風、十二月、四時、五行、二十八宿,莫不率備。王者政失 則災,政順則祥。臣願陛下為唐恢萬世之業,相國南郊,建明堂,與天下更始,按 《周禮》、《月令》而成之。乃月孟春,乘鸞輅,駕蒼龍,朝在三公、九卿、大夫 於青陽左個,負斧扆,馮玉幾,聽天下之政。躬藉田、親蠶以勸農桑,養三老、五 更以教孝悌,明訟恤獄以息淫刑,脩文德以止幹戈,察孝廉以除貪吏。後宮非妃嬪 禦女者,出之;珠玉錦繡、雕琢伎巧無益者,棄之;巫鬼淫祀營惑於人者,禁之。 臣謂不數期且見太平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