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的治法適用於

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的治法適用於

“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的治法適用於陰虛則熱之證。當陰虛不足以制陽而出現陽氣相對偏亢的虛熱證時,治以滋陰以抑陽,稱之為“陽病治陰”。

壹、出處

“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出自唐代王冰的《增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意思是用滋陰壯水之法,以抑制陽火亢盛。

二、《增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介紹

《增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是中醫古籍的重要著作之壹,由唐代王冰註於寶應元年(762)。王冰對《黃帝內經》素問部分進行了重新整理和註釋,廣泛引證多種古籍,對原文進行了詳細的主釋,還根據經文的內容進行了分類和編排,使得讀者能夠更加方便地查找和閱讀。

《增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的版本眾多,其中以明代嘉靖二十九年(1550)武陵顧從德翻宋刻本最為著名。這個版本被廣泛傳播和傳頌,被視為中醫古籍的經典之作。對於學習和研究中醫的人來說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中醫的起源發展

起源

中醫起源於古代中國的原始社會,其形成與生活環境、疾病流行以及人們探索生命奧秘的需求息息相關。在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經基本形成,出現了解剖和醫學分科,治療法有砭石、針刺、湯藥、艾灸、導引、布氣、祝由等。

發展

自唐朝以後,中國醫學理論和著作大量外傳到其他國家。兩宋時期,宋政府設立翰林醫學院,醫學分科接近完備,並且統壹了中國針灸由於傳抄引起的穴位紊亂。明清以後,出現了溫病派時方派,逐步取代了經方派中醫。

在明朝後期成書的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標誌著中藥藥理學沒落。然而,自清朝末年,中國受西方列強侵略,國運衰弱。同時現代醫學(西醫)大量湧入,嚴重沖擊了中醫發展。人們開始使用西方醫學體系的思維模式加以檢視,中醫學陷入存與廢的爭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