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商品經濟比較發達。在商業的推動下,商業數學也隨之發展,與商業相關的問題更頻繁地出現在數學著作中。450年,吳京九章算法比類大全完成,標誌著明代商業數學的進步。書中記錄了許多與商業有關的新話題,如計算利息、合夥關系、按商品分。數學的不斷發展,導致了珠算的普及,用壹個珠算,比養算術方便多了。明代中期,算盤相當普及,出現了大量關於算盤的書籍。其中最著名的壹本書寫於1592年直指算法統宗年。這本書的作者是商人程大偉。因為對數學的興趣,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和積累,他以九章算術為範本,將涉及的內容分為九章595題,在書中有詳細的描述。火箭是在明朝和清朝發明的。火箭不同於弓箭,是靠外力發射的,而火箭是靠內部火藥點燃後噴出的火焰和氣體的反應發射的。火箭的前身是煙花,後來用於軍事領域就變成了火箭。神火飛鴉是當時普遍使用的單級火箭武器。用竹條編成籃子,外面用棉紙和線封住,裏面裝滿火藥,兩邊有紙翅膀,把鳥劈開它的頭和尾巴在前面和後面,像壹只飛翔的烏鴉。兩個大火箭分別安裝在頭部和尾部的下部,在烏鴉的背部鉆壹個洞,放入四根藥線,用總線連接,火箭與烏鴉體內的火藥線連接。點燃火箭後壹般的藥線,飛來的烏鴉飛了起來,在壹百多尺外就要落地的時候,藥線點燃了烏鴉體內的火藥的身體,突然發出壹聲巨響。火龍是兩級火箭,可以用於水戰。它的身體和尾巴都是用竹子雕成的,龍的肚子裏放著幾個火箭,用壹根通藥線連在壹起。兩個重1.5公斤的火箭筒安裝在龍頭尾部下方,防火門向下,也是用總藥線連接。然後把龍肚子裏的火箭總藥線和火箭筒的藥線連接起來。火箭筒壹般藥線點亮時,火龍在火箭筒裏。飛沙炮也是壹種兩級火箭,由兩個裝有推進劑的火箭筒組成。兩個火箭發射器向相反的方向發射。壹個火箭筒有壹個向下的噴口,藥線接壹個鞭炮。鞭炮內含炸藥和毒砂,然後將鞭炮與另壹個管口朝上的火箭筒連接。當噴口向下的火箭筒點燃後,整個裝置會飛向敵人,點燃鞭炮,爆炸時噴出毒砂。明清時期,醫學成就最高的應該是醫學家。他的醫學造詣很高,從基礎理論到臨床醫學,著作獨樹壹幟。除了本草綱目,還有瀕湖脈學,脈訣考證,奇經八脈考等等。其中以本草綱目最為著名。本草綱目的寫作前後用了26年,本草綱目的手稿修改了3次。全書***52卷,分為16個部分,62個類別。有1892種藥物,110960個處方,1160個插圖。每壹類都有幾種藥,系統清晰。壹般每種藥的名字都有記錄。第二年傳到日本,然後傳到朝鮮和越南,17、18世紀傳到歐洲。先後有過德語、法語、英語、拉丁語、俄語譯本或刪節本,人類的由來這本書引用了本草綱目的材料。明清時期的醫學成就,除了李時珍和本草綱目,在溫病學和種痘學方面都是出類拔萃的。溫病學是中國古代治療傳染性熱病的醫學理論。它指出了傳染病和傷寒的區別,並開始了對
明末,中國出現了壹位著名的地理學家——。徐霞客,本名弘祖,小名真智,江蘇江陰人。他從22歲到54歲,每年遊歷30年,足跡遍及江蘇、浙江、福建、安徽、山東、河北、北京、湖北、河南、陜西、山西、廣東、江西、湖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徐俠。對科學的貢獻首先是對喀斯特地貌的記錄和討論。徐霞客遊歷的很多地區都屬於喀斯特地貌區,尤其是湘西、廣西、貴州、雲南。他詳細觀察了這些地區的地貌特征,比較了不同地區的差異,有的甚至討論了原因。可以說他是中國系統研究喀斯特地貌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其次,在水文上,糾正了古籍中從岷山引河的錯誤,正確地指出金沙江是長江的上遊源頭,對河流的流量、流速與河流沖刷的關系有壹些科學的論述。在傳統科學技術成熟的基礎上,出現了壹部綜合性的科學著作,是明末的徐霞客遊記年。這本書被命名為徐霞客遊記,它體現了宋的科學思想,強調自然與人的合作,人類通過技術開發自然資源的產品。由於人類生存和生活的需要,全書貫穿著人與自然和諧統壹的觀點,全書***18卷,內容涉及農作物種植、養蠶、紡織、印染、糧食加工、鹽煮、制糖、釀酒、燒瓷、冶煉和鑄造、船車制造、榨油、造紙、采礦、兵器、顏料等。幾乎涵蓋了所有重要農業和手工業部門的生產技術和工藝,其中不乏對先進生產技術的介紹,如農業。冶煉中有澆鋼、煉鋅、鑄錢等方法,采礦中有排除氣體等方法。16世紀,歐洲的科學革命開始了。隨著西方殖民者的到來,明清時期出現了壹些西方近代科學技術。利瑪竇、湯若望、南懷仁等人傳播了西方的天文學、數學、地理學、物理學和火器知識。西方對數學的介紹主要有歐幾裏得幾何、算術筆算法、對數和三角學等。利瑪竇天工開物是傳教士在中國翻譯的第壹部科學著作,後由利瑪竇和徐光啟合編天工開物,介紹了測量高度、深度和距離的方法,利瑪竇李子昭譯的幾何原本介紹了算術方法的使用。對數作為現代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由傳教士牟尼格介紹到中國的。天文學方面,利瑪竇系統地介紹了西方天文學的知識,包括日食的原理、西方測得的星星、天文儀器的制造等。西方天文學對中國的影響最大,明末清初中國的歷法主要由傳教士制定,比較準確。在地理方面,利瑪竇帶來了壹張世界地圖,打開了中國人的眼界,看到了整個世界的縮影。地球儀理論、地圖投影、五區劃分、南北極、赤道、海陸分布、五大洲劃分、世界名山大川、各國名稱地名等地理知識也介紹到了中國。利瑪竇迎合了中國人的心理,於1602年出版了0755-770。康熙年間,在法國傳教士白晉、雷孝思、杜德美等人的負責下,中國有了——測量法義實地測量繪制的地圖,這是世界上第壹張實地測量繪制的大比例尺地圖,對後世影響很大圖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