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元代書法對現在書法創作的影響

元代書法對現在書法創作的影響

自公元壹二七九年元世祖忽必烈滅南宋,統壹全國,至元順帝北走塞外,凡十壹帝,歷九十余年,是為元代。元初經濟文化發展不大,書法總的情況是崇尚復古,宗法晉、唐而少創新。文宗天歷初建奎章閣,專掌秘玩古物。元文宗常幸奎章閣欣賞法書名畫,書法壹度出現興盛局面。趙孟俯,鮮於樞等名家,是這壹時期書法的代表。他們主張書畫同法,註重結字的體態。但元代書壇純是繼承晉唐,沒有自己的時代風格,稍後於趙孟俯的康裏夔夔還有些變化,奇崛獨出於元代書壇。縱觀元代書法,其成就大者還在真行草書方面。至於篆隸,雖有幾位名家,但並不怎麽出色。這種以真、行、草書為主流的書法,發展到了清代才得到改變。有元壹代書風,仍沿宋習盛於帖學,宗唐宗晉,雖各有其妙,亦不能以壹家之法立於書壇,較之文學,繪畫等藝術門類,尚顯冷落無成得多。

主要代表書家

1、趙孟俯(1254-1322) 字子昂,號雪松道人,又號水晶宮道人,湖州(浙江吳興)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後裔。入元,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封魏國公,謚文敏。著有《松雪齋集》。趙孟俯是元代初期很有影響的書法家。《元史》本傳講,"孟俯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贊譽很高。據明人宋濂講,趙氏書法早歲學"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趙構)書,中年學"鐘繇及羲獻諸家",晚年師法李北海。此外,他還臨撫過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諸家之大成。誠如文嘉所說:"魏公於古人書法之佳者,無不仿學"。所以,趙氏能在書法上獲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於吸取別人的長處分不開的。其代表作品有:仇鍔墓碑銘、汲黯傳、福神觀記、膽巴碑、蘭亭帖十三跋、雪晴雲散帖、洛神賦、妙嚴寺記等。

2、康裏夔夔(1295-1345) 字子山,號正齋,恕叟,又號蓬恕叟,蒙古族人。《元史》本傳稱他:"善真行草書,識者謂得晉人筆意,單牘片紙人爭寶之,不翅金玉。"他的正書師法虞世南,行草書由懷素上追鐘繇,王羲之,並吸取 了米芾的奔放,在當時趨趙孟俯嫵媚書風的情況下,能創自己的藝術道路。明代解縉說:"子山書如雄劍倚天,長虹駕海。"康裏夔夔作為壹個少數民族的傑出書法家特立於書壇,留下的墨跡不多,有行草書《唐元縝行宮詩》,轉折圓勁。其《漁夫辭冊》,《草書述筆法》確有唐晉風度。所寫的李白《古風第十九首》詩,字體秀逸奔放,深得章草和狂草的筆法。

3、鮮於樞(1254-1322) 字伯機,號困學山民,寄直老人,漁陽(今北京薊縣)人,官太常博士,趙孟俯對他的書法十分推崇,曾說:"余與伯機同學草書,伯機過余遠甚,極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機已矣,世乃稱仆能書,所謂無佛出稱尊爾。"二人書法當時並稱"二妙"。他的功力很紮實,懸腕作字,筆力遒健,同時代的袁褒說:"困學老人善回腕,故其書圓勁,或者議其多用唐法,然與伯機相識凡十五,六年間,見其書日異,勝人間俗書也。"(《書林藻鑒》)而書法家陳繹曾也說:"今代惟鮮於郎中善懸腕書,余問之,嗔目伸臂曰:膽!膽!膽!"可見他敢於創新的精神。他的楷書有《李願歸盤谷序》,現藏上海博物館,筆法古樸,結體謹嚴,氣魄恢宏。行草有所寫自作詩《大字詩贊》和《唐詩草書卷》,筆法縱肆,欹態橫發。 其代表作品有:唐詩草書卷、臨神仙起居帖。

4、耶律楚材(1190-1244) 字晉卿,契丹族,遼東丹王突欲八世孫。《元史》本傳記載他三歲而孤,母親楊氏撫養教育他,"及長,博及群書旁通天文、地理、律歷、數術及釋老、醫蔔之術,下筆為文,若宿構者。"卒後追封廣寧王,謚號文正。他的書法繼承了唐宋顏真卿,黃庭堅書風,以端嚴剛勁著稱。明人宋濂說:"耶律文正晚年所作字畫尤勁健,如鑄鐵所成,剛毅之氣,至老不衰。"(《宋學士集》)起代表作品是:自書詩翰:耶律楚材作,行楷書。筆力遒勁,氣宇軒昂,不拘於壹點壹畫的繁縟,呈現漠北潑辣雄勁之氣。

第二輯 現代影響

顏真卿書法藝術對現代的影響,在廣度上超過王羲之,大眾對顏真卿比對王羲

之更加熟悉。“顏體”楷書在書法普及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現代書法家亦

如古代,大多數以“顏體”為法乳,自幼打下堅實的基礎,然後博取眾家之長,進

而形成自家面目。但各家學顏的角度、方法以及所走的道路不同,最後的結果亦迥

然不同。大體說來,可分為三種類型:

壹、恪守顏法,追求形似。即嚴格按顏楷的筆畫、結體去寫,不敢越雷池壹步,

所作之書與顏楷十分形似。這類書家可以清末民初的譚延?為代表。譚延?(1880

-1930年)字組庵,又字祖安,號畏三,湖南茶陵人,進士出身,清末任翰林院庶吉

士。辛亥革命後,追隨孫中山任廣州大元帥府秘書長,後任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

長。由於年少時受擅長“顏體”的翁同 的影響,學書專攻“顏體”,尤喜臨《麻

姑仙壇記》,壹生臨此碑220通。其書法脫胎顏書,筆力雄渾,壹掃清初姿媚之態。

南京中山陵奉安紀念碑及饗堂四壁建國大綱,均出自譚氏手筆,至今為人稱道。但

譚書有很大局限。他雖然用力甚勤,但結字、用筆、用墨、行款,基本上恪守顏字

風範,並未形成自己的風格。雖說他先後博取錢灃、劉墉、翁同 諸家,而這幾家

都自顏字出,致使其書法難以自成風格。另外,他壹生從政,加上英年早逝,使其

書藝沒有達到更高的境界。

二、以形寫神,形神兼備。這類書家學習“顏體”不拘形質,即不求壹點壹畫

之形似,而是取其神、求其意,又溶入時代風格,從而形成自己的風貌。舒同可作

為這方面的典範。舒同(1905-1998年),字文藻,江西東鄉縣人。他六歲學書, 十

四歲聞名鄉裏,有“神童”之稱。在塾師指導下,他自幼臨習顏真卿、王羲之的碑

帖。收錄在《舒同書法集》中的“杖國延年”四個大字,樸茂生動,渾厚自然,蘊

含著顏書的神韻,可以看出他九歲時書法的紮實功力。他把書法藝術和革命事業融

為壹體,在戎馬倥傯之中不忘鉆研、錘煉自己的書藝。他在顏楷的基礎上,上追秦

漢,下摹唐宋,對“二王”和何紹基用功尤勤,這樣轉益多師,集納歷代各家之精

粹而融會貫通,終於自辟蹊徑,寫出自家風貌。舒字端莊肅穆,雍容大方,沈雄峭

拔,意態超然。既有顏真卿、何紹基的影子,又不完全象顏體、何體,個性特征鮮

明。

三、熔古鑄今,深化升華,有我無人,卓然成家。這類書家在青少年時代學過

“顏體”,後又博取諸家,熔古鑄今,終於自立門戶,成為大家。這類書家壹般為

文壇巨匠、書壇畫壇大師或壹代偉人,如郭沫若、齊白石、毛澤東等。

毛澤東作為壹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不論在戎馬倥傯的戰爭年代,

還是在日理萬機的社會主義建設中,都揮毫書寫了大量的文稿、詩詞及書信等。他

對書法素有研究,從傳統書學中汲取了深厚的營養。毛澤東在青年時代就能寫壹手

好顏字,到中年時代,又吸取了“二王”行草之長,晚年又浸淫於懷素、張旭之中。

但他不拘古法,自創新意。其行楷書斬釘截鐵,不難窺出唐碑及北碑的意味。晚年

創作的個性鮮明的狂草,在狂放的筆墨中涵化了羲之的風韻、懷素的氣勢。他對古

代草書大師體味其意而不摹其形,筆下雄肆爛漫,我行我素,獨樹壹幟,富有濃郁

的浪漫主義色彩,為中國的書法開創了壹代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