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類雜糧:小米、燕麥、薏仁、高梁、青稞等
假谷類雜糧:蕎麥、藜麥等
豆類雜糧:蠶豆、豌豆、綠豆、蕓豆、豇豆等
薯類雜糧:甘薯、馬鈴薯等
(所謂“假谷物”,是指植物學上不屬於禾谷類植物,但是種子或者果實和禾谷類相同或者相近的壹類植物的統稱。)
壹、小米:
小米能益腎和胃、除熱補虛、安神健胃。小米所含豐富的色氨酸,可輕松被人吸收,色氨酸會促使分泌五羥色氨酸促睡血清素,是很好的安眠健胃食品。
二、高粱:
高粱能溫中澀腸、止霍亂、利小便、健脾益中、補氣清胃。高粱對小孩消化不良、大人脾胃氣虛現象有顯著的治療功效,對體質有著非常好的作用。
三、燕麥:
燕麥能夠補脾益腎、止血消腫、補虛強體。燕麥所含的亞油酸對糖尿病、便秘有很好的改善,並抑止膽固醇、調理病後體弱、預防心血管疾病、維持身體血糖穩定。
如果妳是壹個聰明的 養生 者,就應該懂得如何搭配食物、均衡營養。早在《黃帝內經·素問》中就提出了“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的飲食調養的原則,同時也說明了五谷雜糧在飲食中的主導地位。
營養學認為,最好的飲食其實是平衡膳食。
平衡膳食的第壹原則就要求食物要盡量多樣化。壹個是類的多樣化,就是要盡量吃糧食、肉類、豆類、奶類、蛋類、蔬菜、水果、油脂類等各類食物。
另壹個是種的多樣化,就是在每壹類中要盡量吃各種食物,比如肉類要吃豬肉、牛肉、羊肉、雞肉、魚肉、兔肉、鴨肉等等。
糧食也如此,只吃精米、白面是不符和平衡膳食原則的,還要吃粗雜糧,如小米、玉米、蕎麥、高粱、燕麥等。對此中醫古籍《黃帝內經》已有認識, "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在五谷裏面通常認為稻米、小麥屬細糧;粗雜糧是指除稻米、小麥以外的其他糧食,即前面提到的玉米、蕎麥、燕麥、小米、高粱、薯類等。
粗雜糧的某些微量元素,例如鐵、鎂、鋅、硒的含量要比細糧多壹些。這幾種微量元素對人體 健康 的價值是相當大的。粗雜糧中的鉀、鈣、維生素e、葉酸、生物類黃酮的含量也比細糧豐富。
出品人丨林育程
編輯丨美在中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