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圖騰與祖先崇拜”
圖騰崇拜是原始社會最早的宗教信仰形式之壹。圖騰,最初是印第安語圖騰的音譯,意為“同族”或“他的同族”。在原始氏族或部落群體中,它也有標記和象征的意義。圖騰標記最早發現於北美印第安部落,後來在澳大利亞、太平洋島嶼和許多原始部落也有發現。中國的圖騰文化豐富多彩,歷史悠久。無論考古資料還是民族誌資料,都發現或保存了大量的圖騰文物。氏族公社時期,原始人從混亂的動物世界中走出來,逐漸認識到自己的血緣關系,自然會追根溯源,想知道自己的祖先是什麽人。原始人認為,不同的氏族起源於不同的具體事物,壹種動物或植物與氏族有親緣關系或其他特殊關系,每個氏族都起源於壹種動物。因此,這種動物被視為自己的圖騰,神聖不可侵犯,並作為本氏族的象征和保護神受到保護,或作為本氏族的徽記和名稱受到崇拜。自然崇拜中的圖騰崇拜和動物崇拜並不完全相同。圖騰崇拜從個別現象發展到全面概括,是人類思維的進步,是對原始宗教信仰的重要突破。自然崇拜是人們對某些自然現象的盲目崇拜,圖騰是對某種特定的動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物的有目的的崇拜。圖騰崇拜是在自然崇拜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當時的人們還無法擺脫來自大自然的各種威脅,控制自然的能力還很低。當他們饑寒交迫時,只是壹些動物為他們提供了渴望的生活資料來源。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動物無形中與人類有著特殊的關系。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在原始居民的狩獵活動中,當受到壹些野生動物的攻擊和威脅時,人們不得不畏懼它,這就產生了另壹種特殊的關系。在這種情況下,人類只能尋找精神寄托,求助於壹個超自然的神來保護自己,從而產生了以動物為圖騰崇拜的現象。圖騰信仰盛行於母系氏族制度發展時期,與母系氏族社會同時產生。通常所說的圖騰時代,相當於母系時代。在原始氏族時期,人類都有圖騰崇拜。據《山海經》記載,動物崇拜在中國原始社會非常普遍。《山海經》是中國神話傳說和民族學研究的寶庫,包含了大量的內容。從神話傳說和民族學的角度看,大多反映了原始社會氏族或部落的分布、時代、社會發展階段、信仰和圖騰崇拜。《山海經》雖然成書於春秋末年至漢初,但神話記載的時間並不等於神話產生的時間。《山海經》中有許多關於圖騰崇拜的怪誕意象。在描寫中,把傳說中的人物和神靈描寫成動物或與動物有關,這是研究史前宗教圖騰崇拜的壹個重要方面。《山海經》中的壹些記載集中在人與動物的密切關系上。那些半人半獸的神,可能是由圖騰演變而來的圖騰神,反映了生產力低下時期人們對恐懼和神秘支配下的動物的幻想,同時也反映了當時人與動物之間的親密感情。在中國成千上萬的動物中,只有少數常見的動物被神化和崇拜,而這恰恰是原始居民賴以生存的對象。《五帝史記》中記載了六個以野生動物命名的氏族。在《左公十七年》中,也有春秋時期的人。晏子說他的祖先是少昊,而少昊被稱為“鳥官”。事實上,這些鳥分別代表壹個氏族。人獸形象也見於古籍,如《山海經·海外北經》:“他是人大,左手青蛇,右手黃蛇。”《海外東經》:“他是黑的,兩手各壹條蛇,左耳壹條青蛇,右耳壹條紅蛇。”其中,蛇是圖騰。費爾巴哈說:“動物是人類不可缺少的、必須的東西;人依賴動物才能成為人;而人的生命和存在所依賴的,對於人類來說都是神。所以看起來圖騰崇拜是壹種結合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原始宗教。它具有自然崇拜的壹些特征和祖先崇拜的許多因素。因此,圖騰崇拜並不是最早的宗教形式,而只是早期宗教形式之壹。圖騰信仰曾經在中國乃至全世界存在了很長壹段歷史時期。這種意識形態不僅占據了壹定的主導地位,而且對當時的經濟文化發展也產生了壹定的影響。在民族誌材料中,以動物為圖騰的現象非常普遍。澳大利亞的壹項調查顯示,在704種圖騰中,動物圖騰約有650種。根據民族誌資料,陶器上約80%的動物形象是氏族信仰的圖騰標誌。所以彩陶藝術也是圖騰信仰的象征。中國古代有豐富的神話傳說。雖然神話不屬於宗教,但神話中的人物大多是根據圖騰崇拜的內容創造出來的。在中國的古籍中可以找到很多記載。《左傳》中提到黃帝遵循雲規,顏地遵循火規,* * *龔氏遵循水規,太昊遵循龍規,少昊遵循鳥規。這告訴我們,黃帝族可能以雲為圖騰,顏地族以火為圖騰,貢士族以水為圖騰,太昊族以龍為圖騰,少昊族以鳥為圖騰。中國古代豐富多彩的神話傳說大多是原始宗教的產物,神話中的人物大多是根據圖騰崇拜和人類征服自然的壹種理想而創造的,因此神話也具有深刻的宗教意義。中國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起源於母系氏族社會,盛行於狩獵時期和早期畜牧業時期,所以人們通常稱母系氏族社會為圖騰社會。在這個階段,人類曾經靠采集和狩獵來充饑,所以采集和狩獵的對象成為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它反映了人們對外部客觀事物的認識,這種認識往往是基於人們對某些喜愛或有益於人類的動物的特殊感情。所以,圖騰崇拜是氏族制度本身的產物,出於經濟原因轉化為社會自覺行為。考古發現提供的資料表明,原始社會把動物當神來崇拜是原始宗教中的普遍現象。但由於不同地區、不同時期原始人的自然環境不同,所崇拜的動物也不同。考古資料告訴我們,中國黃河流域仰韶文化的壹些氏族,大汶口文化的壹些氏族,長江流域河姆渡文化的壹些氏族,都有以某種動物為標誌的圖騰崇拜。彩陶上反映的動物紋很多,有魚紋、蛙紋、鹿紋、鳥紋、蟲草紋、蜥蜴紋等等。由於材料的缺乏,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某個符號壹定是圖騰符號。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中壹些代表性的材料可能與圖騰崇拜有很大的關系。其實圖騰崇拜是社會意識形態的表現。起初,圖騰動物是可以食用的。後來圖騰動物禁食,氏族中的壹個圖騰要有特殊的標誌、禁忌和祭祀儀式。總的來說,圖騰崇拜有幾個特點:壹是各氏族都認為自己與某些動植物有壹定的血緣關系,所以直接把有血緣關系的動植物當作自己的祖先;其次,本氏族的圖騰動物特別受尊崇,禁止殺生食,但其他氏族可以獵食;此外,這個氏族對圖騰有壹定的祭祀活動,在日常用具上,甚至在身體裝飾、住所、墓地等方面都用圖騰做標記,表明他們屬於某個氏族。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麽考古資料中能找到原始圖騰的遺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