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宮廷裏,皇帝擁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在眾多的妻妾中,僅有皇帝的正妻稱為“後”,就是“皇後”。可是,為什麽稱皇帝之妻為“後”呢?
在周朝以前,天子的妻子都稱為“妃”,周朝開始才稱為“後”。到秦王嬴政統壹六國後,改稱號為皇帝”,便訂皇帝的正妻為“皇後”。不過,這時候的後妃制度還不完備,直到漢朝才開始執行較完備的後妃制度和等級劃分。
從字形來看,“後”是個會意字。甲骨文中的“後”字,口字在左下方,右上方是壹攏起的手;到金文中,字形成鏡像般翻轉,攏起的手移到了左上方,便壹直沿用至今。《說文解字》中說:“後,繼體君也,像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發號者,君後也。”
在上古,“後”是壹個很高的職務,表示的是首領。在遠古的時候,“後”不是女酋長的獨稱。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的***同始祖,他(她)都被稱作:後。
“後”是氏族天然首領的名稱。古籍之中,常常看見這樣的稱謂:後稷,後羿,後夔;最早的能夠知道名字的氏族部落,如商族、周族、楚族,他們稱男祖先、女祖先,也都稱“後~”。《詩經》和《尚書》中有不少例句。
那個時候,職務有“後”的稱謂;同時,還有“大人”的稱謂。這在《周易》中出現過多次。比如:乾卦,九二爻辭“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又比如: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大人與後的意思區別在於——“後”並不是專指女人的首領,男人也可以擔任後的高職;而“大人”的稱謂,在遠古的職務中,則是專指“女酋長”的。這個跟後來的意思完全相反了,後世的“大人”專指“男性”,“後”則專指女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