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án tíng lì wán
2 方出《聖惠》卷五十四,名見《普濟方》卷壹九二 2.1 方名甜葶藶丸
2.2 組成甜葶藶2兩(隔紙炒令紫色),川芒消3兩,椒目2合(微炒去汗),水銀1兩(以少棗肉研令星盡),漢防已1兩,海蛤1兩(細研)。
2.3 主治石水,腹堅漸大,四肢腫滿。
2.4 甜葶藶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1日34次。
2.5 制備方法
上為末,研入水銀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3 《普濟方》卷壹九三 3.1 方名甜葶藶丸
3.2 組成甜葶藶2兩(隔紙炒令紫色),海蛤1兩(細研),川大黃3兩(銼碎,微炒),甘草2兩(煨令黃,焙),杏仁1兩半(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黃)。
3.3 主治頭面四肢卒浮腫,小便澀,及前陰腎腫。
3.4 甜葶藶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煎木瓜、通草湯送下,以利為度。
3.5 制備方法上為細末,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4 《雞峰》卷十八 4.1 方名甜葶藶丸
4.2 組成甜葶藶2兩,杏仁2兩,半夏2兩,檳榔2兩,神曲1兩,黑牽牛4兩(半生,半熟),皂莢5挺。
4.3 功效順氣寬中,破堅祛積,逐痰水,行結氣,消除腹脹,通利痞塞。
4.4 主治肺氣壅滯,喘悶不快,胃中停飲,腹脹鼓痛;或嘔逆涎痰,呼吸短氣;或脅氣牢滿,骨間刺痛;及咳逆腫滿,背脊拘急,大便秘滯,小水赤澀。
4.5 甜葶藶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溫生姜湯送下。
4.6 制備方法上為細末,後入葶藶、杏仁再研勻調,浸皂莢酒為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5 《聖惠》卷四十六 5.1 方名甜葶藶丸
5.2 組成甜葶藶1兩(隔紙炒令紫色),人參3分(去蘆頭),赤茯苓3分,蛤蚧1對(頭尾全者,塗酥炙令微黃),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5.3 主治壹切咳嗽久不愈。
5.4 甜葶藶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1日34次。
5.5 制備方法上為末,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6 方出《聖惠》卷四十六,名見《普濟方》卷壹五九 6.1 方名甜葶藶丸
6.2 組成臭黃1兩,貝母1兩(煨微黃),亂發半兩(燒灰),甜葶藶1兩(隔紙炒令紫色)。
6.3 主治積年咳嗽,肺氣不利,喘息。
6.4 甜葶藶丸的用法用量每夜綿裹1丸,含咽下。
6.5 制備方法上為末,溶蠟為丸,如半棗大。
7 《聖惠》卷八十八 7.1 方名甜葶藶丸
7.2 組成甜葶藶半兩(隔紙炒令紫色),牽牛子半兩(微炒),大戟1分,膩粉1錢(研入),雄雀糞半兩,巴豆10粒(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7.3 主治小兒水氣,通身腫滿,心腹妨悶,坐臥不安。
7.4 甜葶藶丸的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溫茶送下,1日2次。5歲以上,加丸服之。
7.5 制備方法上為末,用棗瓤為丸,如綠豆大。
古籍中的甜葶藶丸 《普濟方》:[卷壹百九十三水病門]猝浮腫(附論)子(三兩搗碎)桂心(壹兩)上為散。每服半兩。水甜葶藶丸(出聖惠方)治卒身面四肢浮腫。脅氣脹滿。小便不...
《太平聖惠方》:[卷第四十六]治咳嗽面目浮腫諸方咳嗽。面目浮腫。喘促。眠臥不安。小便赤澀。宜服甜葶藶丸方。甜葶藶(二兩隔紙炒令紫色)杏仁(壹兩湯浸去...
《太平聖惠方》:[卷第八十八]治小兒水氣腫滿諸方治小兒水氣。通身腫滿。心腹妨悶。坐臥不安。宜服甜葶藶丸方。甜葶藶(半兩隔紙炒令紫色)牽牛子(半兩微炒...
《聖濟總錄》:[卷第六十黃膽門]黃疸鼻藥。取下黃涎為效。治黃膽,大小便難,喘息促。甜葶藶丸方甜葶藶(炒二兩)大黃(銼炒壹兩)上二味。搗羅...
《普濟方》:[卷壹百五十九咳嗽門]久嗽(附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