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小承氣湯簡介

小承氣湯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傷寒論》方之小承氣湯 4.1 方名 4.2 組成 4.3 功能主治 4.4 小承氣湯的用法用量 4.5 方解 4.6 小承氣湯的藥理作用 4.7 小承氣湯的臨床應用 4.8 各家論述 4.9 附註 5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之小承氣湯 5.1 處方 5.2 功能主治 5.3 小承氣湯的用法用量 5.4 摘錄 6 《三因》卷七方之小承氣湯 6.1 方名 6.2 組成 6.3 主治 6.4 小承氣湯的用法用量 6.5 制備方法 7 《三因》卷十三方之小承氣湯 7.1 方名 7.2 組成 7.3 主治 7.4 小承氣湯的用法用量 7.5 制備方法 8 《銀海精微》卷上方之小承氣湯 8.1 方名 8.2 組成 8.3 主治 8.4 小承氣湯的用法用量 9 《古今醫統大全》卷九十壹方之小承氣湯 9.1 方名 9.2 組成 9.3 功能主治 9.4 小承氣湯的用法用量 9.5 用藥禁忌 10 《普濟方》卷四○四方之小承氣湯 10.1 方名 10.2 組成 10.3 主治 10.4 小承氣湯的用法用量 10.5 制備方法 11 《宣明論方》卷六方之小承氣湯 11.1 方名 11.2 組成 11.3 功能主治 11.4 小承氣湯的用法用量 11.5 制備方法 11.6 附註 12 《雲歧子脈訣》方之小承氣湯 12.1 方名 12.2 組成 12.3 主治 12.4 小承氣湯的用法用量 13 參考資料 附: 1 古籍中的小承氣湯 1 拼音

xiǎo chéng qì tāng

2 英文參考

Small Chengqi Decoction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小承氣湯為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九首。

4 《傷寒論》方之小承氣湯 4.1 方名

小承氣湯

4.2 組成

大黃(酒洗)四兩,炙厚樸(去皮)二兩,炙枳實(大者)三枚[1]。

4.3 功能主治

《傷寒論》方之小承氣湯功能泄熱通便,除滿消痞,治傷寒陽明腑實證,譫語,便硬,潮熱,胸腹痞滿,舌黃,脈滑數;及痢疾初起,腹中療痛,或脹悶,裏急後重者[1]。

陽明腑實證,熱邪與積滯互結,潮熱譫語,大便秘結,胸腹痞滿,苔黃糙,脈滑數;或熱結旁流,下利清水;或痢疾初起,腹痛脹滿,裏急後重。霍亂,大便不通,噦數口,譫語。雜病上焦痞滿不通。裏癥已見三四,臍腹脹滿而不甚堅硬,或胸滿潮熱不惡寒,狂言而喘,病屬小熱小實小滿者。邪傳少陰,口燥咽幹而渴,或下利腸垢,目不明。

4.4 小承氣湯的用法用量

水煎,分二次服[1]。

水4升,煮取1升2合,去滓,分溫2服。初服湯當更衣,不爾者,盡飲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4.5 方解

方中大黃蕩滌實熱,厚樸除脹滿,枳實消痞實[1]。

4.6 藥理作用

對血管通透性的影響《中成藥研究》(1983;10:28):采用125I白蛋白放射活性測定小承氣湯對小鼠腹部血管通透性的影響。實驗結果,小承氣湯能降低小鼠腹部血管通透性,抑制異物從血循環滲出、而對血管吸收過程,本方起降低作用。

4.7 小承氣湯的臨床應用

1.傷寒陽明腑實證:壹人病傷寒,大便不利,日晡潮熱,手循衣縫,兩手撮空,直視喘急。許曰:此誠惡候,得之者十中九死,仲景雖有證而無治法,但雲脈弦者生,澀者死。此已經吐下,難於用藥,漫且救之,若大便得通而脈弦者,庶可治也。與小承氣湯壹服,而大便利,諸疾漸退,脈且微弦,半月愈。

2.傷寒協熱利:王某,傷寒至五日,下利不止,懊憹目脹,諸藥不效,有以山藥、茯苓與之,慮其瀉脫,診之,六脈沈數,按其臍則痛,此協熱自利,中有結糞。與小承氣倍大黃服之,得結糞數枚,諸癥悉安。

3.熱結旁流:梁某,男,28歲,患流行性乙型腦炎已六日,曾連服中藥清熱解毒、養陰之劑,病勢有增無減。診時,體溫40.3℃,脈沈數有力,腹滿微硬,噦聲連續,目赤不閉,無汗,手足妄動,煩躁不寧,有欲狂之勢,神昏譫語,四肢微厥,昨日下利純青黑水,此雖病邪羈踞陽明,熱結旁流之象,但未至大實滿,而且舌苔穢膩,色不老黃,未可與大承氣湯,乃用小承氣湯微和之。藥後諸證豁然,再以養陰和胃之劑調理而愈。

4.胃脘痛:史某,闕上痛,胃中氣機不順,前醫投平胃數不應,當必有停滯之宿食,納谷日減,殆以此也。擬小承氣湯以和之(生川軍三錢後下,中川樸二錢,枳實四錢),服後應手。5.呃逆《傷寒名案選新註》:張意田治董友七旬之母,病已八日,脈亦軟緩而遲滯,發熱日晡益甚,舌苔黃厚,大便不行,畏寒呃逆。閱諸方鹹以老年正氣虛,用丁香柿蒂散與補陰之劑,此乃表邪未解,而陷裏之熱急,致氣機逆塞而發呃,法當下之,毋以高年為慮也。與小承氣湯,服後大便轉矢氣,兼有心煩不寧之象,與壹劑,臨晚下黑屎數枚,二更戰栗壯熱,四更大汗,天明又便黑屎,然後呃止神清而睡。

6.小兒膽道蛔蟲癥:用小承氣湯為主治療小兒膽道蛔蟲癥9例,壹般服藥12劑均獲全愈。例:方某某,男,10歲,右上腹陣發性絞痛,拒按,痛甚則唇紫肢冷,嘔吐黃苦水,舌稍紅,苔花白而薄,脈細沈遲,膽道造影示:總膽管內有壹長條狀陰影,診為膽道蛔蟲病。處方:大黃、川樸、白芍各12克,枳實、檳榔各10克。服上方壹劑後大便三次,呈褐黑色泡沫狀,排蛔蟲數條,腹痛止,膽道造影陰性。

4.8 各家論述

1.《內臺方議》:證屬陽明者,皆為可下也,若大滿、大實者,屬大承氣湯。今此大熱,大便硬,未至於大實,只屬小承氣湯也。以大黃為君,而蕩除邪熱;以枳實為臣,而破堅實;以厚樸為佐使,而調中除結燥也。

2.《醫方考》:邪在上焦則作滿,邪在中焦則作脹,胃中實則作潮熱,陽乘於心則狂,熱幹胃口則喘,枳、樸去上焦之痞滿,大黃蕩胃中之實熱。此其裏證雖成,病未危急,痞、滿、燥、實、堅猶未全俱,以是方主之,則氣亦順矣,故曰小承氣。

3.《傷寒附翼》:夫諸病皆因於氣,穢物之不去,由於氣之不順、故攻積之劑,必用行氣之藥以主之,亢則害。承乃制,此承氣之所由。又病去而元氣不傷,此承氣之義也;大黃倍厚樸,是氣藥為臣,名小承氣。味少,性緩,制小,其服欲微和胃氣也,故名曰小。三物同煎,不分次第,而服只四合,此求地道之通,故不用芒消之峻,且遠於大黃之銳矣,故稱為微和之劑。

4.《重訂通俗傷寒論》何秀山按:小腸火腑,非苦不通,故君以生軍之苦寒,以滌小腸;臣以枳實之苦降,直達幽門;但苦非辛不通,故佐以厚樸之苦辛,助將軍壹戰成功也。此為陽明實熱,蘊結小腸之良方。⑤《古方選註》:承氣者,以下承上也,取法乎地,蓋地以受制為資生之道,故胃以酸苦為湧泄之機,若陽明腑實,燥屎不行,地道失矣,乃用制法以去其實。大黃制厚樸,苦勝辛也,厚樸制枳實,辛勝酸也,酸以勝胃氣之實,苦以化小腸之糟粕,辛以開大腸之秘結,燥屎去,地道通,陰氣承,故曰承氣。獨治胃實,故曰小。

4.9 附註

陽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則譫語,小承氣湯主之,若壹服譫語止者,更莫復服;陽明病,譫語,發潮熱,脈滑而疾者,小承氣湯主之,因與承氣湯壹升,腹中轉氣者,更服壹升,若不轉氣者,勿更與之。

5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之小承氣湯 5.1 處方

大黃(五錢) 厚樸(三錢) 枳實(二錢)

5.2 功能主治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之小承氣湯主治傷寒潮熱譫語,大便六七日不通,有燥糞結滯,此藥主之。

5.3 小承氣湯的用法用量

上作壹服,水二鐘,煎至壹鐘,食前服。

5.4 摘錄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6 《三因》卷七方之小承氣湯 6.1 方名

小承氣湯

6.2 組成

大黃4兩(蒸),厚樸8兩(姜制),枳殼2兩(麩炒,去瓤)。

6.3 主治

《三因》卷七方之小承氣湯主治剛痙,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齘齒。

6.4 小承氣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4大錢,水1盞半,煎7分、去滓,入芒消2錢匕,煎溶服。得利,止後服。

6.5 制備方法

上銼散。

7 《三因》卷十三方之小承氣湯 7.1 方名

小承氣湯

7.2 組成

厚樸4兩(姜制),大黃2兩(蒸),枳實1兩(麩炒,去瓤)。

7.3 主治

《三因》卷十三方之小承氣湯主治支飲胸滿。

7.4 小承氣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4大錢,水1盞半,煎7分,去滓,不拘時候服。

7.5 制備方法

上為銼散。

8 《銀海精微》卷上方之小承氣湯 8.1 方名

小承氣湯

8.2 組成

大黃、薄荷、杏仁、蟬蛻、甘草、羌活、天麻、當歸、赤芍藥、防風。

8.3 主治

《銀海精微》卷上方之小承氣湯主治小兒胎風赤爛,小兒眼生翳。

8.4 小承氣湯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9 《古今醫統大全》卷九十壹方之小承氣湯 9.1 方名

小承氣湯

9.2 組成

大黃、枳實、甘草各等分。

9.3 功能主治

《古今醫統大全》卷九十壹方之小承氣湯主治痘疹熱甚,內蘊不出,渴喘煩悶,手足心並脅下有汗,或譫語驚搐,二便秘澀者。

9.4 小承氣湯的用法用量

水1盞,加大棗1個,煎5分,食前溫服。

9.5 用藥禁忌

報點欲出不可服。

10 《普濟方》卷四○四方之小承氣湯 10.1 方名

小承氣湯

10.2 組成

大黃5錢,厚樸(姜制)1兩,枳殼(煨)3錢。

10.3 主治

《普濟方》卷四○四方之小承氣湯主治痘疹後胃弱不能勝谷,謂之食蒸發搐。其人潮熱,大便酸臭,秘泄不調,或嘔吐腸痛。

10.4 小承氣湯的用法用量

糯米煎服。但令大便通潤。

10.5 制備方法

上銼。

11 《宣明論方》卷六方之小承氣湯 11.1 方名

小承氣湯

11.2 組成

大黃半兩,厚樸3錢,枳實3錢。

11.3 功能主治

《宣明論方》卷六方之小承氣湯主治傷寒腹脹,大便不通,神昏譫語,脈滑;瘟疫上焦痞滿;小兒傷食,腹滿疼痛,惡食便秘。傷寒,若腹大滿不通;或陽明多汗,津液外出,腸胃躁熱,大便必硬而譫語,脈滑;吐下微煩,小便數,大便結;或下利譫語;自得病23日,脈弱,無太陽證、柴胡證,煩心,心下結,至45日,雖能食少者。瘟疫,熱邪傳裏,但上焦痞滿。小兒傷食心胃痛,食入即痛,喜飲涼水,惡食腹滿,吐酸便秘。

11.4 小承氣湯的用法用量

分作2服,水1盞,加生姜3片,煎至半盞,絞汁服,未利再服。

11.5 制備方法

上銼,如麻豆大。

11.6 附註

《溫疫論》本方用:大黃五錢、厚樸壹錢、枳實壹錢,水、姜煎服。

12 《雲歧子脈訣》方之小承氣湯 12.1 方名

小承氣湯

12.2 組成

生地黃1兩,黃芩1兩,山梔子仁1兩,大黃半兩。

12.3 主治

《雲歧子脈訣》方之小承氣湯主治三陽合病,脈緊數而弦,狂言譫語,陽明實者。

12.4 小承氣湯的用法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