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孫武和孫臏這兩位傑出的軍事家對當今世界軍事產生了什麽影響?

孫武和孫臏這兩位傑出的軍事家對當今世界軍事產生了什麽影響?

孫子兵法[1]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法、孫武兵法,是我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是我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藝術書籍之壹(另外兩部是:戰爭論(克勞塞維茨)和五輪書(宮本武藏))。其內容深刻,思想深刻,邏輯嚴謹。作者是孫武(字長青),春秋末期齊國人。壹般認為《孫子兵法》成書於三年前顓頊刺與孫武在《河呂》中與吳王相遇之間,即565,438+05年至565,438+02年前。全書共分十三篇,是孫吳第壹次見到吳王時送給他的禮物。詳見司馬遷《史記》:“孫子,大俠也,齊人也,以兵法見吳王闔閭。和律曰:“子十三章,我已讀過。“有壹種說法是《三十六計》是用《孫子兵法》這樣的兵策劃出來的。

《孫子兵法》成書於春秋末期,是中國古代流傳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軍事著作,在中國軍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軍事思想對中國歷代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被譯成日、英、法、德、俄等十余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享有“軍事科學聖書”的美譽。孫臏的《孫子兵法》又稱《齊孫子》,與《孫子兵法》不同。韓曙《文藝誌》說《孫祺子八十九篇,四卷本》,但自《隋書經籍誌》以來,歷代都沒有記載,很可能是東漢末年丟失的。1972年,臨沂銀雀山出土竹簡,重新發現了這壹古老的兵法。但由於年代久遠,竹簡殘缺不全,破損嚴重。經竹簡整理組考證,文物出版社於1975年出版了孫臏兵法簡本,* * *收藏竹簡364枚,分上下兩部分,每部分15篇。對於這些短文,學界普遍認為,第壹篇無疑是原作,是弟子們在孫臏著述和言論的基礎上整理匯編而成;下篇內容雖與上篇相似,但在編撰體例上也有差異,至於是否為孫臏及其弟子所撰,尚無充分證據。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銀雀山漢墓竹簡(壹)收錄了16篇孫臏兵法,由原文部分和下篇五法組成。題目是:擒龐涓,見魏王,問魏王,問陳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