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去哪裏文言文

去哪裏文言文

1. 去哪裏找文言文翻譯

有不少便利的途徑可以找到文言文的白話翻譯:

壹、教材裏的文言文,如果根據給出的註釋還不能完好地翻譯,可到課本書店找教師參考書的翻譯,如《師說》、《勸學》等課文。

二、古代名人的文章,可到書店或圖書館找到作者的文集(內有註解和評析的版本)查看翻譯,如《柳河東文集》、《稼軒長短句》等等。

三、著名的古文文章,可到書店或圖書館找到收錄該文的古籍(內有註解和評析的版本)查看翻譯,如《古文觀止》、《蕭統文選》、《史記》、《資治通鑒》等。

以上是能查到出處的文言文找翻譯途徑。

四、不知道出處的文言文,可以到壹些專門網站上去發帖請教,比如您現在在百度的發帖。

2. “去” 字在古文裏有哪幾種意思

壹、作為動詞:

(1)(會意。甲骨文字形,從止,從土。意為從這個地方走向目的地。本義:去,到…去)

(2)同本義(離開,去……處)

往,之也。——《說文》

大夫有所往。——《禮記·玉藻》

憧憧往來。——《易·鹹》

吾言既往矣。——《國語·晉語》

往而不返。——《莊子·逍遙遊》

往見老聃。——《莊子·天道》

跳往助之。——《列子·湯問》

隨其往。——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欣然前往。

子何恃而往。——清· 彭端淑《為學壹首示子侄》

(3)前往(前去;去);往造(前去拜訪);往教(老師前往學生處施教);往旋(往復回旋);往蹇來連(往來皆難);往人(派往的人);往至(前往);往程(去的路程);往夫(壹往無前的戰士)

(4)彼此間來往

往復壹月間事,過城池已固。——《三俠五義》

(5)往回(來回;往返);往往來來(多次往返)

(6)亡去

無以蓄之則往而不可止也。——《管子·權修》。註:“謂亡去也。”

(7)往化(死亡)

(8)給予,送

愧彼贈我厚,慚此往物輕。——泰嘉《留郡贈婦詩三首》

(9)歸向

執大象,天下往。——《老子》

二、作為名詞:

(1)昔時;過去

不慕往。——《荀子·解蔽》。註:“古昔也。”

往哲是與。——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往聞庸蜀之南。—— 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見往事耳。——《資治通鑒·漢紀》

叩以往事。——清· 方苞《獄中雜記》

(2)又如:往日無冤,近日無仇(俗語,從未有過冤仇);往哲(古代的哲人);往時(昔時);往代(前代);往歲(往年);往例(先例);往則(往昔的法則)

(3)死者

送往事居。——《左傳·僖公九年》。杜預註:“往,死者。居,生者。”

(4)後;以後

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雲?——《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5)外,超過某種限度或範圍

陽山以往,皆北假也。——《水經註·河水》

三、作為介詞:

(1)同“望”。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向,相當於“朝”、“向”

叉開五指往店主人臉上只壹掌,把那店主人打了踉蹌。——《水滸傳》

(2)往虎口裏探頭(俗語,指冒失、危險的舉動);往高枝兒上飛(借指依附上層人物,也有向上爬之意)

3. 用文言文寫壹篇關於時間都去哪了的作文

門前老樹長新,院中枯木又花……時皆何往矣,聽此歌耳熟能詳之歌,我之思歸矣寒假前,寒假之初,懷朕情立下誌:必深惜此假,強為弱科專習,為後半載之中為備.大有壹種“欲與時試優”之意.四十幾天之假稍縱即逝,我悲見,身直謹成之師設之寒假業,而自為之主習計未及施行則泡湯矣.余驚問曰:時往何也?我未及熟習遽開學矣?!是也,時皆何往矣,幼兒園、小學卒業照中小小同學友, *** 可愛者笑臉在前、質幼稚之言猶在耳,眼同成十五之小人矣.滴答滴答,九年之間遂不覺銜枚而去.走入初中,諸生自生至熟,自懵於熟,眾懷夢想奮擊,時老人腳步匆,驚回,尚有數月則中已矣.生兒養女壹生,滿心都是兒哭了笑了……柴米油鹽半生,然則惟滿之紋矣……時皆何往矣……曲在循環,思繼飛揚,子生與父母得無疆之願和悅,自呀呀學語,至出人壹步,自入托至初中,父母十余年如壹日者謹呵護視其子,爸媽之心殆盡兒牽左右而,子哭,父母心痛,子笑者笑,父母開心.細視,不知從何起,父之目見了尾紋,母黑之發亦失華.歲月出沒,韶光易往,恍然悟間,爸媽已自二十歲至不惑年華青青春.時時妳慢些,慎勿傷吾親愛父母.當時之奔流不息,古往今來,惜而善因時者有在.古者大書家真卿以“五更雞”之時,為“男兒讀書之時”;魯迅先生則以“人飲咖啡之日用於學上”.但能乘時而行其所為之事,並敢勝壹切難以事成,自其意謂,此時老人與汝留之至賞.請隨時之宜,與時逐,為時之主,待左右之親友,為有意之事,今日事今畢,信汝必有不菲之!時皆何往矣,時則在我點點滴滴之居裏.。

4. 文言文中,“去”有哪幾個意思

1、離去;離開。

《嶽陽樓記》:“便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

譯文:獨自離開了國都,十分懷念家鄉,但是又擔心讒言和譏諷。

2、距;距離。

《五人墓碑記》:“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為時止十有壹月耳。”

譯文:這五人的死,距離現在建墓安葬,時間只不過十壹個月罷了。

3、前往;到……去。

《孔雀東南飛》:“阿母謂阿女,汝可去應之。”

譯文:劉母對女兒說,妳可以前往答應他。”

4、除去;去掉。

《捕蛇者說》:“去死肌,殺三蟲。”

譯文: 可以除去壞死的肌肉,殺死人體內的寄生蟲。

5、舍去;舍棄。

《五蠹》:“去偃王之仁,息子貢之智,循徐、魯之力,使敵萬乘,則齊、荊之欲不得行於二國矣。”

譯文:舍去偃王的仁義,廢棄子貢的機變,憑借徐國、魯國自己的實力,用來抵抗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那末齊、楚兩國的欲望不可能在徐、魯兩國得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