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醫十八反十九畏要怎麽解釋?

中醫十八反十九畏要怎麽解釋?

十八反:第壹句:本草明確的指出了十八種藥物的配伍禁忌。 第二句:半(半夏)蔞(瓜蔞)貝(貝母)蘞(白蘞)芨(白芨)攻擊或與烏(烏頭)相對。  第三句:藻(海藻)戟(大戟) 遂(甘遂)芫(芫花)都與草(甘草)不和。  第四句:諸參(人參、黨參、沙參、元參等所有的參)辛(細辛)芍(赤芍白芍)與藜蘆相背叛。  古今中醫在開方用藥時都沿用上述禁忌原則,也是學習中醫中藥必須要弄懂的。 十九畏具體內容是:硫磺畏樸硝.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丁香畏郁金.川烏.草烏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參畏五靈脂. 六陳:枳殼、陳皮、半夏、麻黃、吳萸、狼毒, 六陳歌此說是在醫療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先是陶宏景提出陳皮、半夏宜陳久用之,之後《唐本草》又補充了四味。《類證本草》總結之,並正式提出“六陳”說。與六陳歌不同者的是枳殼和枳實有區別。其實枳殼和枳實皆為壹物,只不過是前者為未成熟果實,後者為成熟果實而已。“六陳”,從古至今,壹直沿用,不少醫者只知上述六種中藥宜陳久用之,卻不曉為何宜陳久?陳久的時間有沒有限制?

有人說,所謂陳久,即越陳久越好。若將上述六種中藥放置數年或數十年,其氣與味還有多少?如果氣味減少了很多,那功效會不會也隨之減少呢?醫家張山雷曾說:“新會皮,橘皮也,以陳年者辛辣之氣稍和為佳,故曰陳皮。”中藥的治療作用,主要在氣和味,六陳藥之氣均很強烈,有刺激性,服用時容易發生副作用。為了避免發生這種副作用,故必須將上述六種藥放置壹段時間,讓藥氣逐漸揮發,至張氏所言之“稍和”為度,並不是無期限放置,否則,藥就會失去功效!

有些中藥,如蘆根、白茅根、生地、石斛、青果、麥冬、沙參等,鮮者,較陳久者之效果為佳。為什麽呢?因為這些鮮藥味甘而氣不濃烈,沒有刺激性,加之所含津質較熟者為多,故用之則最能生津養液也。事實說明,上述諸藥偏於味,六陳藥偏於氣,氣味不同,用法必然各異。

應當指出,六陳說提出至今已千年有余,其間由於使用中藥之種類在不斷增加,宜陳久使用的中藥也在擴大,早已超出了六種。所以,使用宜陳久的中藥,不能只局限上述六種,應本著藥物之氣的強烈與否而取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