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夢飲酒者,旦而哭泣;夢哭泣者,旦而田獵。

夢飲酒者,旦而哭泣;夢哭泣者,旦而田獵。

意思是:夢中飲酒的人,天亮了以後在哭泣。夢中哭泣的人,天亮了以後去畋獵。

出處:《莊子全譯·齊物論》。

夢飲酒者,旦而哭泣;夢哭泣者,旦而田獵。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夢之中又占其夢焉,覺而後知其夢也。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竊竊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 !丘也與女皆夢也,予謂女夢亦夢也。

創作背景

《齊物論》末節中的“昔者”二字,為推斷其著作年代提供了壹項鐵證。莊子卒於公元前286年,已處於戰國後期。“昔者”說明在莊子死後又隔了很長壹段時期,推斷為秦漢之間,是有可能的。從文字上看,也確為後人追述的口吻。

《齊物論》不同於先秦時代的壹般著作,當時著作很少特立題目,皆先成篇章,然後或取首句中的數字,或隨取二字以安題,其題亦無甚意義。

《齊物論》以論名篇,亦為古籍中所罕見。《論語》雖以論名書,至漢初方普遍使用,如《過秦論》、《鹽鐵論》等,即以《莊子》三十三篇的命題,除《齊物論》外,有以三個字為義,有用兩個字作為篇名,都沒有以論來命題。由此可證,應成書於開始以論名篇的秦漢之間。

從《齊物論》的內容來看,確帶有秦漢之間的時代思想特征,如對至人的描繪:“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風振海而不能驚。

若然者,乘雲氣,騎日月,而遊乎四海之外,死生無變於己,而稅利害之端乎?”又言聖人:“旁日月,挾宇宙,參萬歲而壹成純。”秦始皇、漢武帝都向往神仙,追求長生不老,可以說是《齊物論》中至人、聖人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