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是壹個文學名稱,或者說是社會學名稱,與科學無關。科學的名稱嚴謹而不可替換,文學可就浪漫多了。社會學就更加復雜多變,極易被人利用。
中國人歷來認為紫色祥瑞。比如常說的“紫氣東來”,原指老子出關,關令尹喜見有紫氣從東而來,知道將有聖人駕臨,便恭請老子寫了千古名篇《道德經》。故宮原叫紫禁城,這是個老名字,緣於紫微星垣。由此可見紫色的地位。
目前可以查到的有關紫檀最早的紀錄是公元3世紀。從那時起,唐宋元明清對紫檀均有記載。但這些紫檀與我們夢寐以求的紫檀是否為同壹木種,現在誰也說不清楚。有壹點是可以肯定的,紫檀歷來價格高昂,居各木之首,多種古籍均有記載,所以紫檀成了木材明星。
紫檀雖在國人口口相傳中地位崇高,但在科學分類上壹塌糊塗。查壹查最權威的書籍,《中國樹木分類學》把紫檀歸為豆科或薔薇木;《辭海》稱之為青龍木;《漢語大詞典》說得更籠統:常綠喬木,木材堅硬,紫紅色,可做貴重家具。紫檀在科學分類中的模糊壹點兒也不耽誤百姓們對它的熱情,凡對紫檀略知壹二的人,談起來壹定眉飛色舞。
紫檀就鉆了這空子,我們今天常說的或目標明確所指的紫檀是以清宮紫檀家具為標準的紫檀,是壹望便知具有貴族氣的紫檀,是幾百年來歷朝歷代文人墨客歌詠過的紫檀,而不是由於紫檀的名氣而衍生出來的替代物種。
不幸的是今天市場上比比皆是替代物種,名稱也煞費苦心。小葉紫檀對應有大葉紫檀,海島紫檀對應有大陸紫檀,非洲紫檀對應有東南亞紫檀,還有壹些稀奇古怪的紫檀,凡是色澤接近,硬度高,分量沈的都跟紫檀攀上親戚,壹些學術機構也頻頻召開研討會、論證會標榜紫檀的“新發現”。
我們面臨的現實非常殘酷。清宮所用紫檀業已滅絕。清檔載:乾隆年間宮中紫檀已近告罄。壹個物種壹旦滅絕,再生幾無可能。打壹個比喻,虎在動物學中分八個亞種,我們熟知的有東北虎、華南虎、蘇門答臘虎、印度虎、爪哇虎等等,今天有三個亞種已經滅絕,滅絕的新疆虎費勁巴拉地又懸賞又拉網至今壹無所獲。滅絕了無法替代,抱來壹只東北虎在專家眼裏怎麽說也不是新疆虎。但是,對於虎僅限於壹般了解的老百姓,妳說妳懷裏的是什麽虎就是什麽虎。紫檀目前就是這樣,每個人都將自己弄到的類似紫檀稱之為紫檀,並信誓旦旦。
如果我們以文學的心態寬容對待紫檀,那壹切類似物種均可用此稱謂。但有收藏古物之癖的愛好者,對此就需要挑三揀四,才能把真正意義的紫檀收入囊中。
紫檀不是壹種樹名,沒有對應的樹。學術界至今未能就此統壹認識。因而紫檀的魅力就在於此,充滿了文學幻想。
紫檀的認知
每個對紫檀感興趣的人都希望自己壹夜之間成為火眼金睛,在紛雜的硬木中將紫檀壹把拎將出來。但這有壹個程序問題,如果對紫檀的社會環境壹無所知,判斷紫檀的確是壹道難題。
紫檀的壹般物理性為:顏色深重,紫中帶紅;分量極大,入水即沈;硬度較高,壹般打擊不留痕跡;質地致密,橫縱向均可受刀等等。可這些特性沒有準確的科學數據,僅為行家的壹般感受,語言傳達時因人而異,理解起來也因人而異,所以紫檀在漫長的傳承中,融進了各種浪漫神奇的想象。
永樂初,明成祖朱棣派鄭和七下西洋,浩蕩的船隊滿載綾羅綢緞及豐富的物資,像壹個闊親戚下鄉壹樣,施舍財富。中國封建社會輕視商業,鄭和沒有把貿易當回事,覺得闊親戚從鄉下帶回土特產特別跌份,空船而歸。但空船在海上航行遇風浪搖擺過大,為防翻船,船艙內需要重物壓艙,產於東南亞的紫檀恰好能廢物利用,充當了壓艙物。
紫檀就在這會兒,沒枝沒葉地碼放在船艙底部,歪打正著地運到了中國。紫檀剛到中國時沒能大大派上用場。明中期以前宮廷及民間的高檔家具以彩漆家具為主,不見紫檀。
紫檀開始壹定先做些小件物什。紫檀的色澤與良好的物理特性頗受市場及宮廷的喜愛,地位隨之攀升。到了明晚期,文人發現了紫檀的沈穆雍容之美,倍加推崇,紫檀隨後像壹個新星,登上歷史舞臺並擔當起主角。
主角的魅力決定壹出大戲的生命力。紫檀加入明清家具行列,即刻引領時尚之先,且五百年不衰。
硬度適中的紫檀壹經細致打磨、燙蠟之後,立刻閃著壹層幽幽暗暗的光,紋理若隱若現,棕眼密布;用手撫之,滑如綢緞。尤其年久之後,形成包漿,閃著金屬壹樣的光澤,非常耐看。如有雕工,紫檀能把紋飾的細微之處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細者穿枝過梗,俗稱過橋;粗者圓潤豐滿,尤其表現花卉的陰陽向背,動物的肌肉翎毛,紫檀雕工的細膩為其它材質所不可企及。
可惜的是,這樣優良的材料少有大料。明清紫檀,以宮廷家具為準,常見面板材料寬不足15CM,尤其長材,不見寬板,偶見紫檀板極限寬度也在30CM以內。我們可以想見,空心的樹幹極難開出寬大材料。俗語說“十檀九空”,很能說明問題。過去,有商家報信,發現紫檀方桌壹件,面板兩拼。不用去看,壹聽就知不對,我所見紫檀方桌不計其數,面板少則四五拼,多則七八拼,從未見兩拼的,故狹隘經驗有時也十分靈驗。
以上仍是判斷紫檀的籠統辦法,籠統的好處是對壹個新事物馬上就可以建立壹個接近正確的判斷。壹開始強調細微之處,極容易誤入歧途,並應了那句著名的成語:盲人摸象。
紫檀的分類
我在欄目開篇時說過現在紫檀名稱繁雜,各類“紫檀”起名作秀,為的是吸引眼球,占領市場。紫檀在使用之初,本無分類,後因地位崇高,市場需求劇增,紫檀變得細致起來,有了分類,以期適應市場變化。但這難免魚龍混雜,泥沙俱下。
現在流行的紫檀名字的前綴詞均不見史書記載。連民間口頭之說也是近十來年的事情。什麽小葉大葉紫檀,什麽海島大陸紫檀,都是商人們苦心。
最早紫檀的分類是工匠們口口相傳的。比如金星紫檀,是指最具代表性的家具良材,清宮的紫檀家具大半是用此材而制。金星本來指紫檀木創平後迎光閃現的金色光點。在暗紫色的木材上,金色光點常常以條狀閃現,這就是金星紫檀的名稱由來。但金星閃現多半是新材,或保存良好的又十分幹凈的家具,年代壹久,稍有汙垢,金星則難以觀察清楚。這時,與其同體而異名的名稱出現了——牛毛紫檀,牛毛是指紫檀材料表面細如牛毛的棕眼,均勻而細碎。這是壹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壹個重色,壹個重形。但有壹個極為有趣的現象,凡商人及收藏者大都願稱之為“金星”,凡工匠大都常稱之為“牛毛”,側重點的不同,最直接反映了立場。
今天所說的小葉紫檀,如果非要找出類似物,金星(牛毛)紫檀最為接近。小葉紫檀我以為是以訛傳訛。紫檀材料我國不產,過去和今天全靠進口,用船將其運回。紫檀上船前就沒有枝葉,只剩主幹,壹來便於運輸,二來也提高了利用率。枝枝杈杈沒有用處,故無須上船。中國人沒人見過紫檀的葉子,無從比較葉子之大小。倒是多年以前我曾聽老工匠說過,紫檀的棕眼大小可以區分材質的優劣,小眼兒比大眼兒的好。
北京方言兒化非常嚴重,小眼兒外人聽來就是小葉兒。外行人想當然就稱之為小葉兒紫檀,久而久之,以訛傳訛,謬種流傳至今。
當所謂小葉兒紫檀匱乏之後,大葉兒紫檀就粉墨登場了。過去老工匠說的大眼兒紫檀也有人稱之為花梨紫檀,是說這類紫檀材質粗糙,棕眼大而長。花梨紫檀是晚清民國紫檀家具熱時的替代物,來源不清,數量也不太大。因當時貿易沒有今天這麽發達,能找到這等替身就不錯了,大眼兒(花梨)紫檀就匆匆亮相了。這類紫檀歷來為收藏家所不齒,以為濫竽充數。
而我們今天市場常說的新材——小葉兒紫檀、大葉兒紫檀還都不是上述兩類,完全是商人們的努力。將類似或曰接近紫檀的新材強行分類,而市場由於緊俏,也就接受了這壹說法,並迅速流行開來。無數次商家信誓旦旦地告訴我,小葉兒如何如何,大葉兒如何如何,使我深為他們鍥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動。
紫檀的分類
由於紫檀不是科學命名,它的分類就顯得力不從心。歷史上所有的紫檀分類都是以目鑒為標準,按照壹般認知事物的規律,取壹個恰如其分的名字。名字被社會接受了,就會流傳開來;不接受,只有少數人孤芳自賞。
除去金星(牛毛)紫檀,紫檀以目鑒主要還有雞血紫檀、牛角紫檀兩種。雞血紫檀,也有稱之為牛血紫檀的,典型特征是木紋較清晰,紫色中帶有大面積血色斑條,許多時候如手抹狀,呈無規則分布。這種紫檀在剛剛剖開木料之時,血狀分布及色澤尤其明顯,初見者嘆為觀止。雞血紫檀在紫檀中數量少於金星紫檀,多於牛角紫檀。所做家具廣做居多,這可能因為當年這種紫檀由廣東口岸上岸,運往內地不多的緣故。雞血紫檀還有壹個特征就是材料比另外兩種大些,凡面板寬些的,用料壯碩些的,雞血紫檀為多,雞血紫檀的善雕性不如金星紫檀,故雕工多采用粗獷風格雕工,凡雕工明味較足的紫檀家具,多屬此類。雞血紫檀與另外兩種還有壹點小小的差異,感覺上硬度稍遜,所以亮度要差壹些,這壹點也不容忽視。
再壹種就是牛角紫檀。我曾多次聽魯班館的老師傅對此贊不絕口。這種紫檀以肉眼觀,最不像紫檀。它的特征最難把握,極易被忽略錯過。凡是看著像紫檀,又有點像老紅木,可能就是牛角紫檀。這種紫檀材料質量好,硬度最高,壹經打磨,閃著幽幽暗暗的光澤,尤其年久之後,其美麗動人難以言表。牛角紫檀,顧名思義,指材質類似牛角質感,細膩而少棕眼,用手撫之,潤滑猶如嬰兒肌膚。牛角紫檀的紋理不如雞血紫檀那樣明顯,紋路顯得細弱,色澤變化也小。這種紫檀壹有包漿,真的如牛角壹般,非常可愛。可能是由於牛角紫檀的上述特征,凡用此料者絕少雕花,大都素面朝天。工匠深諳此道,揚長避短。
將金星紫檀、雞血紫檀、牛角紫檀做壹比較,可以看出它們的某些規律。掌握這些規律,需要大量實踐,比較是壹條捷徑。如果將這三類紫檀放在壹起,就比較容易區分它們,比較容易記住它們各自的特征。壹旦記住這些特征,就能應用,尤其是弧立無援的情況下,要調動自己記憶的庫存,將最有用的信息調出來,在腦海中變成視覺影像,與眼前這件紫檀比較,這與計算機功能無異,存儲量越大,應用時就越有效。
我用兩篇的篇幅來說明紫檀的分類,仍可能掛壹漏萬。我所告訴讀者的是傳統意義的紫檀,即明清兩代家具和其他木器小件所用良材,而沒有涉及今天五花八門的紫檀,今天大量使用的新型紫檀將在以後分述。即便是傳統意義的紫檀,也有不屬良材或有誤解的。比如過去老工匠常說的花梨紫檀,是指棕眼過粗、類似花梨木棕眼、較為粗糙的壹種民國才出現的“紫檀”。這種替代物經常染色,完全用於欺世,應了那句成語:濫竽充數。當然還有更可笑的說法是“白紫檀”,這是無知者無畏的說法。凡紫檀年久失蠟,經風吹日曬後必定顯示壹種泛白的金屬般的光澤。壹旦重新上蠟受熱,白紫檀立刻重現真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