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柏葉湯簡介

柏葉湯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金匱要略》卷中:柏葉湯 2.1 處方 2.2 功能主治 2.3 柏葉湯的用法用量 2.4 摘錄 3 《普濟方》卷壹八八引《指南方》:柏葉湯 3.1 處方 3.2 功能主治 3.3 柏葉湯的用法用量 3.4 摘錄 4 《金匱》卷中:柏葉湯 4.1 處方 4.2 功能主治 4.3 柏葉湯的用法用量 4.4 各家論述 4.5 摘錄 5 《聖濟總錄》卷壹六壹:柏葉湯 5.1 處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柏葉湯的用法用量 5.5 摘錄 6 《回春》卷四:柏葉湯 6.1 處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柏葉湯的用法用量 6.5 摘錄 7 《聖濟總錄》卷九十六:柏葉湯 7.1 處方 7.2 制法 7.3 功能主治 7.4 柏葉湯的用法用量 7.5 摘錄 8 《普濟方》卷二壹五引《十便良方》 8.1 方名 8.2 組成 8.3 主治 8.4 柏葉湯的用法用量 9 《聖濟總錄》卷壹五二 9.1 方名 9.2 組成 9.3 主治 9.4 柏葉湯的用法用量 9.5 制備方法 10 《衛生寶鑒》卷九 10.1 方名 10.2 組成 10.3 主治 10.4 柏葉湯的用法用量 11 《醫方簡義》卷三 11.1 方名 11.2 組成 11.3 主治 11.4 柏葉湯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柏葉湯 1 拼音

bǎi yè tāng

2 《金匱要略》卷中:柏葉湯 2.1 處方

柏葉9克 幹姜9克 艾3克

2.2 功能主治

治吐血不止者。

2.3 柏葉湯的用法用量

上藥三味,以水500毫升,取馬通汁100毫升,合煮取200毫升,分二次溫服。

2.4 摘錄

《金匱要略》卷中

3 《普濟方》卷壹八八引《指南方》:柏葉湯 3.1 處方

青柏葉1把,幹姜3片,阿膠3片(炙)。

3.2 功能主治

吐血不止;吐血至1鬥,脈細小,氣奔急者。

3.3 柏葉湯的用法用量

上用水2升,煮至1升,去滓,別絞馬通汁1升,和煎取1升,1服盡之。

3.4 摘錄

《普濟方》卷壹八八引《指南方》

4 《金匱》卷中:柏葉湯 4.1 處方

柏葉3兩,幹姜3兩,艾3把。

4.2 功能主治

吐血不止者。

4.3 柏葉湯的用法用量

上以水5升,馬通汁1升,合煮取1升,分溫再服。

4.4 各家論述

《張氏醫通》:血逆不止,當責之於火旺。故用柏葉治其旺氣;即兼姜、艾之辛溫散結,使無留滯之患;更加馬通導之下行。非近世專用柏葉、棕灰、血余之屬可比。

4.5 摘錄

《金匱》卷中

5 《聖濟總錄》卷壹六壹:柏葉湯 5.1 處方

柏葉(炙幹)2兩,當歸(切,焙)1兩半,禹余糧(燒,醋淬7次)1兩半。

5.2 制法

上為粗末。

5.3 功能主治

產後血不止,兼漏下。

5.4 柏葉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入薤白2寸,細切,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1日3次。

5.5 摘錄

《聖濟總錄》卷壹六壹

6 《回春》卷四:柏葉湯 6.1 處方

側柏葉、當歸、生地黃、黃連、枳殼、槐花、地榆、荊芥各等分,甘草(炙)減半。

6.2 制法

上銼1劑。

6.3 功能主治

腸風下血。

6.4 柏葉湯的用法用量

《壽世保元》有“川芎”。

6.5 摘錄

《回春》卷四

7 《聖濟總錄》卷九十六:柏葉湯 7.1 處方

柏葉(去梗,焙)1兩,甘草(炙,銼)1兩,阿膠(炒燥)1兩,黃芩(去黑心,銼)1兩,竹茹(切)1兩,生幹地黃(切)1兩。

7.2 制法

上為粗末。

7.3 功能主治

小便出血不止。

7.4 柏葉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4錢匕,水1盞半,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7.5 摘錄

《聖濟總錄》卷九十六

8 《普濟方》卷二壹五引《十便良方》 8.1 方名

柏葉湯

8.2 組成

生地黃3兩,柏葉小半握,黃芩1兩,阿膠3升。

8.3 主治

小便下血。

8.4 柏葉湯的用法用量

上前3味切,以水2升,煮取7合,去滓,入阿膠,分作56服。

9 《聖濟總錄》卷壹五二 9.1 方名

柏葉湯

9.2 組成

柏葉2兩,芍藥3分。

9.3 主治

婦人下血不止,臍下(疒丂)痛。

9.4 柏葉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入酒半盞,再煎至1盞,去滓溫服。

9.5 制備方法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10 《衛生寶鑒》卷九 10.1 方名

柏葉湯

10.2 組成

柏葉(東南枝上摘取者)1秤。

10.3 主治

癘風。

10.4 柏葉湯的用法用量

上以水1桶,煮3沸,去滓,甕盛起,旋熬蠶沙調服。初服苦澀,35日後甜,10日四肢沈重,便赤白痢,1月後發出瘡疙瘩,40日瘡破後,瘡上敷藥。

11 《醫方簡義》卷三 11.1 方名

柏葉湯

11.2 組成

側柏葉2錢,生地1兩,炒蘄艾5分。

11.3 主治

血熱妄行,吐血盈碗。

11.4 柏葉湯的用法用量

上加荷葉1片,水煎服;或加藕汁1杯沖入,更加童便1盞沖服。

古籍中的柏葉湯 《高註金匱要略》: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第十六

。是總承二條。非單言此癥也。十四條吐血不止者。柏葉湯主之。柏葉湯方柏葉(三兩)幹姜(三兩炮)艾葉(...

《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註》:[卷三]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並治第十二

更亡陽,表間衛氣虛極,故寒栗而振。吐血不止者,柏葉湯主之。註吐血之病,熱傷陽絡,當清其熱;勞傷...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卷四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第十六]脈證十二條、方五首

。作三十丸。似是。然要之此方可疑。吐血不止者。柏葉湯主之。〔徐〕此重不止二字。是謂寒涼止血藥。皆不...

《聖濟總錄》:[卷第壹百四十壹痔門]諸痔

,搗羅為末,以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柏葉湯下,食前空心服。治痔疾。皮散方皮(壹枚)黃牛角...

《金匱要略方論》:[卷中]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第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