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四送竈,仍然是中國南北方許多鄉鎮農村居民的第壹件大事。但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很少或幾乎不再開展(城郊村除外)。關鍵是現代生活中的爐竈和烹飪與古代的土竈有著本質的區別。竈神的地位變了,重要性減弱了。不僅是竈神,整個鬼神體系也是如此,和人的關系也沒有古代那麽密切了。城市人祭竈送神鬼溝通的需要和熱情自然降低了。
2.守歲
雖然除夕是新年的前壹天,但它是新年的第壹個高潮,現在仍然如此。所有的假期準備都必須在這個晚上完成,明天還有壹系列的活動。家庭主婦也要好好休息,暫時不要忙。所以30周年往往是最忙的壹天,尤其是上班族。除夕夜有許多傳統的儀式,比如掛神像祭祖,祭祀神靈,甚至跪拜磕頭等等。這套直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還很流行,尤其是在壹些鄉紳家裏。比如魯迅小說《祝福》中描寫的紹興魯鎮的呂四家,就很典型。現代的趨勢是,這壹套正在從簡化中逐漸消失,但變化的速度並不均衡。有的地方,有的人變得慢了,還能看到舊樂器的碎片。至於傳統的掛松、掛桃符、貼門神、放鞭炮等。,其中有驅魔和巫術的意思,還有畸形保存。現代人還是喜歡大門不關,掛青枝,室內插花,門上貼春聯(如壓歲錢、福祿壽、關帝、觀音三星)或倒貼“福”字;我還是喜歡放鞭炮或者煙花。近年來,煙花的圖案和尺寸有了很大的發展。然而,大多數現代人這樣做只是為了美化環境,增加幸福感和自娛自樂,很少或根本不重視祈禱,祝願和驅逐鬼鬼祟祟的傳統意義。在民俗傳承過程中,形式依舊但內涵各異,舊傳統與時代因素巧妙結合,是壹種規律性的現象。
支付新年電話
傳統的新年祝福是加強和潤滑人際關系的有效手段。現代人對此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行動也更加自覺,所以這種風從未減弱和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除了傳統的親戚、朋友、同事、師生之間的拜年活動外,還繼承了“團拜”的形式,即在壹定範圍或群體圈子內,選擇壹個地點,約定壹個時間,進行有組織的集體拜年。這不僅是壹項有意義的活動,而且簡化和減少了個人訪問的程序和時間。而且這樣做,很親密的人之間也沒有約束。除了集體祭拜,妳可能還是希望壹個人去參觀。時間久了,團拜的形式也略有變化。壹般來說,正式休年假之前,都是在各個單位或者小組裏舉行。這壹天,所有能參加的人都會參加,甚至會帶上家人(主要是未成年的孩子)。聯歡會上,單位領導講話,同事聊天,表演壹些節目,吃糖果花生,既是年末的告別,也是新年的團拜。這種做法越來越流行,已經形成了壹種習俗。在壹些大單位,為了避免下屬給上級拜年的繁瑣工作,還實行某些領導集體拜年。通常在年前選擇壹天,各級官員出席,舉行簡單的儀式,交換年終慰問和新年祝福。雖然由國務院和CPPCC主持的春節招待會是壹項政治活動(在古代宮廷中可以追溯到元朝,但其性質和形式有著根本的不同),但它也意味著通過會見各界代表向全國各行各業拜年——這壹意義往往在主持人的講話中直接指出——而且它也形成了壹種習慣,演變成了壹種新的民俗。年假時間有限,但需要拜年的人很多,而且有些人不在壹個地方。我該怎麽辦?中國古代人很早就采取送名刺(說我的姓名、家鄉、官職、問候語)的方式,而不是親自登門拜訪。刺這個名字最初的目的只是為了宣布名字,和拜年沒有任何關系。這在秦漢時期就已經出現了。隋唐時期,與長者、貴族的謁見,往往是先拋刺,得到允許,才正式見面。到了宋代,著名的刺被用來祭奠新年的節日,但並不僅限於新年。細心的《歸心雜識》說:“那些不能用壹束刺互相親吻的人,讓壹個仆人壹遍又壹遍地扔,這是常事。”這裏說的是“互致問候之禮”,可見其應用之廣泛。同壹本書還說:“如今,風俗已經變得很單薄了。以前形狀有大有小。大的形狀全是紙,小的形狀半個紙。這次的刺太大,長滿手掌,可見禮薄。”看來宋人的名刺發展較晚,大小與今天的名片頗為相似。賜名刺,在完成禮儀、節省時間方面自有很大的優勢,但也變成了壹種冷冰冰的儀式,被人們所詬病。到了近代,由於書寫媒介的進步,結合國外的經驗,發展出了賀年卡和賀年卡。這樣,不僅方便了壹個國家範圍內的郵政拜年,也不難為世界各地的朋友拜年。幾年前,隨著中國電信的快速發展,電話開始普及,費用逐漸降低,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人們轉向電話拜年。近年來,隨著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電腦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因此,網上發賀卡拜年極為普遍,拜年的民俗進入了無所不能的虛擬空間。這也符合節約紙張和珍貴木材資源的理念。
歡迎財神
拜見財神是過年的重要壹環。這種活動過去就有,壹直延續到近代。許多地方誌
有農歷五月初五迎財神的記載。迎接的方式有很多種,有向廟裏磕頭,供奉錢財,行禮祈福,也有在家點蠟燭掛像,燒香祭拜。清同治《上海縣誌》中寫道:“初五(正月),接財神,以鮮鯉賣魚,曰:‘送元寶魚’。黃昏時,我會喝酒,說‘財神酒’”。這是帶有祈求巫術意味的舉動。在北方,這壹天有“破五”“送窮”的習俗。前者規定大年初五不能摔器皿,說不吉利的話,後者以壹定的儀式向“窮人”行禮,應該是壹種避諱和祈福的活動。無論是祈福、避諱還是祈福,動機都是為了驅除貧窮,希望富貴。因為是迎財神的吉日,所以很多商家都很重視。往往是前壹天有財神祭祀,長桌上擺上魚和水果,點上香燭,老板帶領店員壹壹跪拜祈禱,然後放鞭炮。第二天商店開門時,預計會盈利。而那些跳官、舞財神、唱喜歌的,也就是這壹天在店前表演、乞討的,店家也不得哄著拒絕,而是給表演者年糕吃或者給點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