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清朝的盛世有哪些

清朝的盛世有哪些

清代盛世主要是“康熙盛世”和“康乾盛世”。

總觀清代歷史,能夠表明康熙年間出現過“康熙盛世”的依據,這些依據主要有六項標誌。

其壹,地廣國強

當時的大清武功赫赫,軍威無敵,領土不許侵犯,安全不允威脅,內政不得幹涉,莊嚴不容冒犯。疆域遼闊,版圖多達1100萬余平方公裏,國土之廣,位居世界第壹。康熙帝玄燁也被外國人尊稱為天朝大皇帝。

其二,百業興旺

康熙時期耕地面積多達700萬余頃,農、工、商業比較發達,城市較為繁榮,物產比較豐富,人口也有較大的增長,比順治年間增加了近百分之七十。

其三,國庫充盈

順治末年,歲缺餉銀400余萬,國庫空空如洗。康熙六年總算有了結余,國庫存銀240萬余兩,十二年為2135萬兩。三十三年起,到五十八年的26年裏,除兩年是3836萬和3998萬兩意外,其余年份每年國庫存銀都在4000萬兩以上,其中四十八年達到5000萬兩。國庫存銀之多,空前未有,也是當時世界之最。

其四,文化發達

學校遍布全國各省府、州、縣。書院林立,新建書院530余所,修復和重建前代書院240余所,加上順治年間新建和修復的400多所,總數近1000所,較諸歷代前期,北宋有書院70多所,南宋為400多所,明代最多,也不過500余所。康熙年間書院之多,前所未有。

並且,不少書院的院長和主講者,多是壹代宗師、文壇泰鬥和知名學者,像黃宗羲講學於海昌,孫奇逢講學於內黃,李隅主東林書院,顏元講於漳南書院等等。此外,康熙還委派翰林出身的大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如徐元文、張玉書、陳廷敬等得力大臣為總裁,編纂了壹批頗有價值的書籍。比如:

《康熙字典》,收字47043字,字數之多,超過以前編寫的任何書。《康熙字典》,在辯形、釋義、註音、引例等方面,也比過去的字典更為細密、完備和確切。

《清文鑒》,21卷,滿文字書,保持了官方通行的書面語的規範與純正,便利了滿文的流通和應用。

《佩文韻府》,440卷,是專門匯輯詩詞歌賦詞藻的類書。

《子史精華》,160卷,是將子部、史部古籍中可以“資考證,廣學詞”的有關資料匯集而編成的壹部類書。

《全唐詩》,900卷,是唐詩的總集,收詩48900余首,作者2200人余人。康熙自誇此書將“唐三百年詩人之菁華,鹹采擷薈萃於壹編之內,亦可雲大備亦”。

《明史》,從康熙二十壹年,以王熙等大學士、翰林院學士為總裁、監修總裁官起,到六十壹年完成全稿,***310卷,後經雍正、乾隆略加潤色,編成322卷,人們公認此書來五代以來所修各史中最好的壹部。

《古今圖書集成》,壹萬卷,主要是文史大家陳夢雷所編,經大學士蔣廷錫等人奉雍正帝旨意,對其中類目名稱和卷數作了壹些改動,將作者之名改為蔣廷錫等“奉敕撰述”。這部類書總計約1.6億字,對古典文獻進行了壹次分門別類的全面清理和總結。

其五,清官輩出

官員的操守、吏治的清濁,是關系到國家民生的大事。入關初期,多爾袞曾痛斥“明朝之破壞,俱由貪墨成分”。清朝有識之臣,亦主張“天下治亂,視百姓之安危,百姓之安危,系守令之賢否”。所以,康熙對官員的要求是“清、慎、勤”,將“清”列為第壹位,不止壹次諭稱“做官之要,莫過於公正清廉,地方大吏,以操守為要”。

康熙十六年夏,康熙帝“以禦筆格物二大字、清慎勤三大字石刻”賜給日講官陳廷敬、葉方藹、張英。因此,康熙帝不斷地嘉贊清官,擢用廉吏,保護清官,宣稱不保全清官,則“清官何所倚恃以自安乎”。

在康熙提倡、嘉獎、擢升的鼓勵與影響下,不少官員嚴以自律,康熙年間清官輩出。像於成龍、湯斌、陳瑸、彭鵬、張伯行、葉方藹等是清官中的典型代表人物。《清史稿》在敘述了這些賢臣事跡之後,寫了兩段結論性的評語。壹為:“康熙中葉,天下乂安,封疆大吏多尚賢能,奉職循理。”二為:“康熙間吏治清明,廉吏接憧而起,聖旨所以保全諸臣,其效大矣。”

其六,木蘭秋狝和避暑山莊

這壹點需要重點來講。“木蘭”二字是滿語音譯,意思為“哨鹿”,即行圍獵捕鹿羊等獸,此乃滿族祖先酷愛的活動。“三藩之亂”初期,滿兵不僅在數量上難敷平叛之用,質量上也令人不太滿意,軍隊缺少訓練,順承郡王勒爾錦等王、貝勒又怯戰懼敵,因此八旗軍隊戰鬥力嚴重下降,不斷戰敗。

康熙帝深感八旗並疲弱,貽誤用兵,決定整飭戎伍,加強訓練。同時,也為了增強滿蒙聯盟,遂根據太祖、太宗多次行圍練兵之祖制,創立了木蘭秋狝制度。

康熙十六年(1677年)九月,康熙帝巡視近邊,科爾沁、喀喇沁、敖漢、翁牛特、巴林、奈曼等部蒙古王公來朝行在,喀喇沁多羅郡王紮什等還奉諭率兵丁1500名做向導。二十四年四月,康熙帝再巡近邊,帶領滿漢大臣八旗勁旅,會合漠南蒙古各部王公及喀喇沁部的3000蒙古騎兵,壹邊射獵習武,壹邊勘測圍場。

於是,康熙帝在內蒙古昭烏達盟。卓索圖盟、錫林郭勒盟和察哈爾蒙古東四旗接壤地區建立了木蘭圍場,東西相距300裏,南北直徑近300裏,周長1000余裏,總面積約為1萬平方公裏。圍場四周,在各隘口以木柵或柳條邊為界,設立了40座巡邏的卡倫,場內劃分了67個小型圍場。康熙二十年(1681年),以阿拉嚕科爾沁部多羅郡王色楞額駙等人管理圍場,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始設圍場總管。

康熙二十壹年(1682年)二月,康熙帝以平定三藩之亂,往盛京祭告祖陵,帶領八旗王公大臣兵丁出關,沿途多次行圍,親自射殺老虎40余只。有時,壹日連斃5虎。十二月,康熙帝下諭確定秋狝之制,規定壹年派京城八旗兵士12000名,分為三班,每次行獵,撥兵4000,於四月、十月、十二月令其前往行獵,部院衙門官員不諳騎射者居多,亦壹並派出,令其嫻西騎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