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妍(177?-?),字月熙,陳六谷(今河南省淇縣)人,其父蔡邕是漢末著名學者,以文章著稱。
蔡琰學識淵博,精通音律。董卓叛亂中,蔡琰被叛軍俘虜,後落入南匈奴。他在匈奴生活了十二年,生了兩個兒子。中原平定後,被曹操贖身,改嫁於東四。
性格成就
蔡琰回漢後,寫了兩首悲憤詩,壹首五言詩,壹首騷體詩。其中,五言本以《感傷別離》為重點,是壹部以情感為緯度的敘事詩,是中國詩歌史上第壹部由文人創作的自傳體長篇敘事詩。
清代詩論家張裕固曾寫過壹首贊美蔡琰的五言詩:“文熙只欲碾壓文君,‘悲憤’悠悠。老杜家宗曹七部,制香亦可達釵裙。”蔡琰的才華壓倒了漢代才女卓文君,曹植和杜甫的五言敘事詩都受到了蔡琰的影響。
蔡琰的父親蔡邕是壹位偉大的書法家,他創造了八分字體。蔡琰本人書法也很好。韓愈曾說:“中郎將(蔡邕)有壹個可以傳宗接代的女子。”蔡琰曾應曹操要求默默寫古書,說他既能寫真書,又能寫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