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頻湖脈學七言脈訣

頻湖脈學七言脈訣

頻湖脈學七言脈訣:

1、浮(陽)

浮脈惟從肉上行,如循榆莢似毛輕。

三秋得令知無恙,久病逢之去可驚。

相類詩: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

拍拍而浮是洪脈,來時雖盛去悠悠。

浮脈輕平似撚蔥,虛來遲大豁然空;

浮而柔細方為濡,散似楊花無定蹤。

主病詩:浮脈為陽表病居,遲風數熱緊寒拘;

浮而有力多風熱,無力而浮是血虛。

寸浮頭痛眩生風,或有風痰聚在胸;

關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2、沈(陰)

水行潤下脈來沈,筋骨之間軟滑勻;

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時如此號為平。

相類詩:沈幫筋骨自調勻,伏則推筋著骨尋;

沈細如綿真弱脈,弦長實大是牢形。

主病詩:沈潛水蓄陰經病,數熱遲寒滑有痰;

無力而沈虛與氣,沈而有力積並寒。

寸沈痰郁水停胸;關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濁潰並泄痢,腎虛腰及下元痌。

以上內容不能作為醫學診斷依據或指導建議。請隨時關註身體狀況,如遇病情變化或感覺任何不適,切勿盲目自行用藥。

擴展資料:

《瀕湖脈學》是明代李時珍所著的脈學著作,成書於1564年。全書以歌賦形式寫成,分為《七言訣》和《四言訣》兩部分。《七言訣》詳細描述了27種脈象的形狀、主病及相似脈鑒別,以浮、沈、遲、數、滑、澀、虛、實為八綱,將27脈分類歸屬。

《四言訣》則系李時珍根據其父李言聞所著的《脈訣》刪補而成,以韻語概括脈理、脈法、五臟平脈、雜病脈象及真臟絕脈等。

該書內容切合臨床實際,語言簡練,易於記誦,是初學中醫者學習脈法的入門讀物。通過脈診,中醫可以判斷病人的病情、病因、病理機制以及治療方法的選擇和效果,是中醫診斷學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