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上海師範大學創建於1954年,時名上海師範專科學校,1956年擴建為上海第壹師範學院和上海第二師範學院,1958年兩所學院合並成立上海師範學院。 1972年至1978年與華東師範大學等五校合並成立上海師範大學。1978年恢復上海師範學院。1984年改名為上海師範大學。1994年10月,與上海技術師範學院合並成立新的上海師範大學。1997年9月至2003年8月,上海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南林師範學校黃陵衛生保健師範部、上海行知藝術師範學校、上海旅遊高等專科學校等先後並入或劃歸我校管理。學校下設17個二級學院、74個研究機構。上海師資培訓中心、上海市高校師資培訓中心和《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編輯部等機構也設在我校 。
人才培養
學校現有全日制本、專科學生21,013人,研究生1,840人,夜大學學生13,192人。目前在校的壹年以上長期留學生129人,短期留學生530 人,學校與22個國家和地區的141所高校和文化學術機構建立了協作交流關系。建校50年來,學校培養了10余萬名各級各類人才。在上海中小學中,近 70%的中小學教師和近70%的中學校長都是我校的畢業生,其中有壹批傑出的代表人物,如上海市首屆教育功臣唐盛昌和劉京海、全國優秀校長吳小仲和高潤華、上海市首屆師德標兵童瑩瑩和張育青等是我校畢業生中從事教育事業的傑出代表。
學科專業
學校現有本科專業70個,覆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農學等10個學科門類。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為教育部批準設立的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古典文獻專業為全國重點培養古典文獻人才的四個基地之壹。2005年,上海市教委在市屬高校中啟動了本科教育高地建設工作,我校的旅遊會展經濟與管理、教師教育、漢語言文學、影視傳播和英語等5個項目成為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設重點項目,重點項目數和經費額度均居首位。
學校擁有博士學位授權壹級學科點2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14個、博士後流動站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65個。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學校已經建立起壹批具有優勢和特色的學科。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哲學、心理學、教育學、計算數學、天體物理學等學科在學術界有較大影響;藝術、廣告學、旅遊管理、會展經濟與管理、稀土材料、植物功能基因等學科受到社會的廣泛關註;“都市文化研究中心”是上海地方高校中唯壹的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星系與宇宙學半解析研究實驗室是上海市重點實驗室;都市文化和計算科學是兩個設在我校的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中國語言文學、都市文化學、中國近現代社會史、域外漢文古文獻學、對外漢語、中國哲學、稀土功能材料、科學計算與仿真技術等8個學科是上海市重點建設學科;古籍整理研究、教學論、應用語言學、學科教學論、中國近現代史、教育經濟與管理、計算數學、天體粒子物理、物理化學等9個學科是上海市教委重點建設學科。
師資隊伍
學校師資隊伍結構合理,擁有壹批在國內外具有壹定影響的專家、學者和優秀青年學術人才,初步形成了壹支以特聘教授為旗幟、有較大學術影響的學科帶頭人為中堅、中青年學術骨幹為主體的高水平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員工3,085人,其中專任教師1,620人。專任教師中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者209人、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者488 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844人,占專任教師的52.1%,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46人。此外,還組建了壹支500人左右的兼職教師隊伍,其中包括5位院士級的特聘教授、20位長期聘用的外籍教師。
辦學條件
學校現有徐匯和奉賢兩個主校區,占地面積162萬多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66萬多平方米,其中教室面積5.4萬平方米、學生宿舍面積19.8萬平方米、校內實驗室和實習場所6萬平方米;普通教室287個,多媒體教室182個,還有壹批形體教室、舞蹈教室、琴房、體育館、籃球館、田徑場等專用場館;兩個中心圖書館藏書311萬冊、有21個電子圖書數據庫和4個具有館藏特色的資料庫。全校固定資產總值近12億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1.85億元。
該校在《2007中國大學評價》編制的2007中國大學社會科學100強排名中名列第四十五,2007中國大學理學100強排名中名列第六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