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對戰爭的認識和見解

對戰爭的認識和見解

戰爭分為正義戰爭和非正義戰爭,這是由進行戰爭的政治目的決定的。正義戰爭包括:奴隸農民起義、農民革命戰爭、階級解放戰爭、民族解放戰爭、反侵略戰爭、自衛戰爭等等。正義戰爭是為人民利益而戰的,對社會的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是歷史發展的火車頭。與此相反,非正義戰爭包括:爭霸戰爭、反革命戰爭、殖民戰爭、帝國主義戰爭、侵略戰爭等等,是為維護剝削階級的利益和反動階級的政治服務的,違背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會的發展方向,是把人民推向災難的戰爭。如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從摼乓話藬到日本投降,在長達 14年的時間裏,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中國軍民傷亡總數3500萬人以上,中國官方財產損失和戰爭消耗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億美元。擁護正義戰爭,反對非正義戰爭,這是我們對待戰爭的根本態度。

今後的戰爭,將以局部戰爭為主,但世界戰爭的危險並沒有消除。戰爭樣式仍將以常規戰爭為主,但也不能排除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戰爭總的趨勢,是在不斷向高技術化方向發展。隨著高技術兵器不斷出現,將會出現新的軍兵種,可能出現由“天軍”進行的“天戰”和由“深海作戰部隊”進行的深海或海底作戰;“機器人裝備部隊”,智能機器人將參戰;電子戰、信息戰將大顯身手;可見光對抗、紅外對抗進行激烈的角逐。這種發展趨勢,將會改變傳統的戰爭樣式與作戰方法;戰爭的突然性、破壞性、殘酷性、殺傷力和戰爭消耗都將空前增大;戰爭對綜合國力的依賴增大,戰爭保障的任務更艱巨;作戰指揮、作戰協同、通信保障將更加復雜、艱巨。上述這壹切,強烈地要求創造新的戰爭理論、戰略戰術。高技術戰爭,對人的軍事、政治、文化素質和科學知識、指揮才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曉現代科學知識和技術的智勇雙全的人,將是駕馭高技術戰爭勝利的決定因素。

世界戰爭有被制止的可能性,但危險並沒有消除。只要世界人民***同努力,發展和平力量和制約戰爭的力量,就能夠推遲或制止新的世界戰爭。戰爭是必然要消亡的。只有全世界人民***同努力,實現***產主義,才能徹底清除戰爭的根源,使戰爭消亡,使人類進入永久和平的天堂。

社會集團之間為了壹定的政治、經濟目的而進行的武裝鬥爭。與和平相對應的社會狀態或世界、區域局勢。用來解決民族之間、國家之間、政治集團之間以及不同階級和宗教派別之間矛盾的最高鬥爭形式。特殊的政治表現形式。

中國古籍稱戰爭為爭、戰、征、伐、兵等。戰國時期的兵書《吳子》中已有“戰爭”壹詞。歷史上對戰爭及其產生根源有各種不同觀點。自然主義戰爭學者認為,戰爭的根源在於自然環境和人類的生物本性,並認為戰爭是自然的和永恒的現象。宗教戰爭論者則認為戰爭是上帝對人的懲罰,並用超自然力量解釋戰爭起因。種族主義者則認為,戰爭的起因是優劣民族之間差別。近現代地緣主義政治學者則認為戰爭是基於地理環境,即為爭奪壹定的生存空間和自然資源引起的。馬爾薩斯主義者則認為,人口過剩和饑餓是戰爭的真正原因。歷史唯物主義認為,戰爭既非從來就有,也不是永恒的,戰爭是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發展到壹定階段的產物,是在私有制產生以後,隨著階級和國家的形成,出現壓迫和被壓迫時才出現的。歷史上有各種類型的戰爭,包括侵略戰爭和自衛戰爭;正義戰爭和非正義戰爭,有傳統戰爭和現代戰爭;局部戰爭和世界戰爭等多種類型。

戰爭的根源有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多種因素。對戰爭狀態的描述也有多種方式,現代國家主要從法律角度對戰爭進行描述。認為戰爭是交戰國之間的壹種特殊法律關系。這種戰爭狀態通常經過壹定的法律程序,並伴隨著壹系列的法律後果。戰爭狀態是法律狀態,它往往是交戰雙方或壹方宣戰,但彼此之間並不壹定有實際的戰爭沖突。通常由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宣布戰爭狀態 。交戰國家壹旦進入戰爭狀態,它們之間就由和平關系轉變為戰爭關系,戰爭法也同時開始適用。對戰爭的描述除從法律角度外,還可以從軍事角度、政治角度等方面進行論述。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襲擊美國珍珠港,隨後美國宣布對日戰爭

當今人類正處於新的技術革命的時代。科學技術的飛躍發展,全球社會交往的不斷加深和擴大,對戰爭的發生、發展都具有重大影響作用。不僅使戰爭由傳統的冷兵器戰爭過渡到熱兵器戰爭 , 也使戰爭的影響範圍由局部擴展到全球。與此相對應,制止戰爭的和平力量和技術手段也在不斷發展,戰爭也由純軍事性向政治性、經濟性、技術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