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黃孝紓的以下內容來自青島大學劉懷榮教授

黃孝紓的以下內容來自青島大學劉懷榮教授

黃孝紓(1900——1964),字公渚、號匑庵,匑廠等。其父黃曾源(1857—1935),清末曾任濟南知府。宣統退位(1912)後,舉家遷居青島,寓居湖南路51號。黃孝紓的青少年時代就在青島度過,以後的歲月裏,除1924年至1934年的十年主要活動於上海和湖州,1936年至1946年的十年主要活動於北京外,幾乎都是在青島山東大學執教,是典型的青島文化名人。

黃孝紓是壹位才華橫溢的全才人物,他的詩詞文章、繪畫、書法,均達到了很高的造詣,有“三絕”之譽,他在古文獻學、版本目錄學、古典文學、金石學及文物鑒定等領域也有相當高的造詣,受到當時學界的普遍推重。在當時山東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教授中,與馮(沅君)、陸(侃如)、高(亨)、蕭(滌非),合稱“五嶽”。[9]

他尤其長於駢文,在當時獨步壹時,近現代著名詞論家馮煦(1834—1927)把他與李詳(1858—1931)、孫德謙(1859—1935)視為駢文三大家;錢基博則在三大家之外,又加上劉師培,合稱駢文四大家。[10]陳柱(1890-1944)《四十年來吾國之文學略談》(1936年交通大學出版),全書分五章,在“駢文”、“詩”和“詞”三章中,也都有專門的篇幅論及黃孝紓。

黃孝紓的畫也頗受時人重視,在三十年代初,即享有盛名,他曾與夏敬觀、陳灨壹等名家出售合作扇面,並與當時著名的國畫家湯滌、陳曾壽(1877-1949)、夏敬觀、葉恭綽、黃賓虹(1865-1955)等組成上海“康橋畫社”,歷年舉辦畫展,受到畫界好評。

他身後留下的學術著作,計有《歐陽永叔文》選註(商務印書館,1933年版,收入《萬有文庫》第壹集0820)、《楚詞選》(與陸侃如、高亨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56年版)、《歐陽修詞選譯》(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等。此外,他選註的《玉臺新詠》、《周秦金石文》、《兩漢金石文》、《三蘇文》、《黃山谷詩》、《司馬光文》、《錢謙益文》、《晉書》等八種普及性著作,收入王雲五、朱經農主編的《學生國學叢書》,該叢書由商務印書館於1926年到1948年陸續出版,叢書***收文學類選註本56種,黃先生的著作占到了總數的七分之壹。他的《天問達詁》亦有寫本印本行世。

在詩文創作方面,他著有《匑廠文稿》六卷(1935年鉛印,陳三立題簽,後收入臺灣《近代中國史料叢刊》壹編0726)、《匑廠詞乙稿》(線裝壹冊,民國間排印本,纴海樓叢刻之壹)、《嶗山集》(詩歌部分有1952年印本、詞部分有1962年油印本,後收入臺灣《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二編0038)等。其中《勞山集》壹書則是他歌詠禮贊嶗山的文學創作集,該書主要描寫嶗山的自然美景,分為詩、詞、文三部分,各部前後皆有當時名流的題詞和評語,如葉恭綽、瞿宣穎、龍元亮、許寶衡、夏仁虎、王琴希、朱西溪、吳則虞、黃雲眉、張伯駒等,龍元亮稱贊他描寫嶗山的詞作:“並世詞流,允推獨步矣。……以唐宋歌兒傳唱之雜曲,寫萬壑千巖之勝境,千年來無若茲集之富艷精工者,名山馨業,傳後無疑。”嶗山偏處海隅,歷來雖不乏文人學士遊歷歌詠,但像黃孝紓這樣以數百首詩、詞、文,專寫嶗山之美的文人,恐怕至今還沒有第二個。由於酷愛嶗山山水,黃孝紓不僅有“輔唐山民”(嶗山壹名輔唐山)的別號,而且他每年都要數次去嶗山遊覽,以畫筆描摹嶗山美景,完成了百幅嶗山山水畫。

從總體上來看,黃孝紓的成就與上述文化名人相比,可以說毫不遜色,他定居青島的時間則比康有為等人都要長,而且他的子女也壹直生活在青島,並且至今還在青島定居。但是今天還有多少人知道黃孝紓呢?就是在老壹代的青島人中,這樣的人也已經很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