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創造的神秘就像夜晚的黑暗——它是偉大的。
知識的錯覺就像早晨的霧。
大自然的神秘就像夜晚的壯麗。
風格的錯覺,如晨霧般縹緲。
第壹次翻譯《飛鳥集》是因為看到馮唐先生的翻譯,壹時被逗樂了,所以挑了幾個自己覺得比較好的翻譯。後來在朋友的鼓勵下,我把全文從頭翻譯了壹遍,翻譯到14這首詩的時候才覺得豁然開朗,於是我的翻譯筆記就從這首詩開始寫。
第壹版的翻譯是:
創造的神秘如同黑夜壹樣偉大。
事物的幻覺就像是迷蒙的晨霧。
創作翻譯成創造,有點普通。在這首詩裏,應該是大自然的創造,所以翻譯成創造。《飛鳥集》中也有很多關於人與自然關系的詩句。蘇軾《千赤壁賦》的創作意義極其奇妙:
而天地之間,萬物自有其主。如果不是我的,就是壹毛錢。然而,江上的清風,山中的明月,耳朵聽得見,眼睛看得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那是造物主無盡的藏身之處,我和我的兒子在正確的地方。
知識翻譯成知識,翻譯成實物的目的是為了對應實物。禮記大學:要真心,先讓他們知道;知識存在於事物之中。內容於是知道了,知識於是真誠了。對於研究的目的,太史公《報任安舒》:研究天人之際,可以借鑒古今之變,成為壹家之言。《禮記·大學》有八項:紀、知、誠、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起點開始,逐漸擴大,內聖外王可進可退,達到《孟子》裏全心提到的境界:窮則獨善其身,達則濟世。人們接受新知識,也可以自學或自學。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魚是結論,釣是方法。《金剛經》裏有壹句話:今天聽說是經典,很難理解缺乏支撐。信任與和解是兩個層面。如果妳相信但不理解,在接受的過程中遇到挫折,妳就容易動搖。用這幾天網上流行的話來說,我學到的東西是真的嗎?
《創造》和《物象》的翻譯,如《爆裂聲》,為我打開了壹扇大門,使我確信我可以找到壹種不同於鄭振鐸先生和其他二十位譯者的翻譯鳥類的另壹種方法。當時我認為,這首詩的翻譯沒有修改的余地。
後來覺得玄機翻譯的不夠好,就改成了玄機。老子的《道德經壹》:神秘就是神秘,壹切奇跡之門。偉大變成了偉大。妄想在幻覺和虛假之間選擇,後者是蒙蒙的晨霧,幻覺更合適,最終被定義為幻覺。我也覺得造物不自然,杜甫《望嶽》:造物者在這裏賦予了壹切神秘的自然之恩,而?壹天馬上進入黎明和黃昏..首都師範大學的李雅婷建議將“吳歌”改為“格致”,這樣更接近知識的含義。然後變成:
大自然的神秘就像夜晚的壯麗。
風格的錯覺,如晨霧般縹緲。
這首詩的意思與莊子的《養生之道》不謀而合:我的生命有限,但我的知識也有限。有了限制,就沒有限制了,而且已經差不多了!也與哲學中的“不可知論”不謀而合,不可知論不是絕望,而是謙卑。同時有壹種信念,認為做不到,如西西弗斯推著石頭上山,沒完沒了。鳥85說藝術家是自然的愛好者,科學家也是。
藝術家是自然的情人,因此他是她的奴隸,也是她的主人。
藝術家是自然的情人,所以他既是自然的仆人,也是自然的主人。
《飛鳥集3》說宇宙不是無情的,真誠的人會被呵護,會壹窺自己的真面目:
世界對著它的愛人,把它浩瀚的面具揭下了。
它變小了,小如壹首歌,小如壹個永恒的吻。
宇宙向它的愛人揭開了它無邊的面紗,變得像壹首歌壹樣纖細,只要它親吻。